文档详情

“中国梦”的文化场域与大学文化建设.pdf

发布:2017-07-26约1.57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2卷第2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V01.32No.2 2016年4月 andPoliticalEducationResearch Ideological Apr.2016 “中国梦的文化场域与大学文化建设 李 艳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以“中国梦”为表述的中国实践形成了现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和探索“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梦想的文化体现,是中国梦的文化场域。可以说,以实践为基础的中国梦的文化场域呈 现的开放性、延展性、整合性及现实性都是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文化理路,是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理想、超越与具 体、普遍与特殊、社会与个体的统一。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形成大学生自觉的文化实践意 识,对中国人实现梦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场域;主题教育;班级文化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2.00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2—0033—06 以“中国梦”为表述的中国实践,正以一种集体 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文化追 共识的文化影响力扩大着,成为我们今天话说中 求决定的)。其理论奠定和实践基础都是中国文化 国、形象中国、认识中国、塑造中国的重要意识。正 场域的时代写真,是国家发展的写真,是社会建设 如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 的写真,是每个人活生生现实生活的写真。所以, 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笔者认为,实现 本文在两个维度上(理论和实践的维度)直抒中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 梦的现实情怀。 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凤愿,体 一、“中国梦”的文化场域及学理特征 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 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个学 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 理分析框架,“中国梦”的丰富学理内涵是与中国文 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化特质的历史探寻、现实提炼、时代定位、实践把握 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和世界展示紧密相连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努力学习 共同为之努力。”这段话道出了中国梦是中国文化 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发展中充实和光大中国传统 场域的梦想和追求,是中国人的历史与现实、伟大 文化,坚定中华自身文化价值和中华文化生命力的 与艰难、光荣与努力、前途与命运、世界与民族、共 信念,形成以探索和总结中国人的社会文化意识和 同与自我的世代相承的文化过程。因此,对中国梦 民族文明发展为主旨,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 的理论阐释原则,要体现和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特 特质并囊括了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的文化脉络 定要求和理性规定(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 的高度概括。尤其百余年来,中国人在现代化发展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近现代文化选择决定 的文化选择中实现由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前 的);对中国梦的实践阐释路径。要体现和遵循辩 工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变迁,不断在总结 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思维方法(这是以马克思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理论、发展规律、发展精神、发展 收稿日期:2015—07—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15AKS015);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