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中医康复》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一 概 况;
主要病机为督脉损伤,阳气不达,病程迁延,日久难愈,体内形成瘀血痰浊、阻滞经络运行,以致肝肾虚衰,五脏阴阳失衡,肢体肌肉筋骨失于温煦濡养而痿废不用,肾关不利而二便失司。
多为虚实夹杂证。虚为肾阳虚衰,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实为瘀血或痰浊阻滞经络。
辩证分型:肝肾不足证、脾胃虚弱证、痰瘀阻络证。
; 常用方法;中医康复适应症 ;排尿困难、尿路感染;中 药;2、肾阳亏虚:
症状: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晄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舌苔薄白,脉沉细,两尺尤弱。
治法:温阳益气利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或香茸丸(麝香、鹿茸、麋茸、肉苁蓉、熟地、沉香、五味子、茯苓、龙骨)加减。
;3、膀胱湿热
症状:小便量少,热赤或闭,小腹胀满,口苦而黏,口渴而不欲饮,或有大便不畅,舌质红,舌根部苔黄腻,脉数或细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方药:八正散(木通、车前子、萹蓄、大黄、滑石、甘草梢、山栀子、灯芯草)加减。
;4、尿路阻塞
症状: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方药:代抵当丸(大黄、当归尾、生地、穿山甲、芒硝、桃仁、肉桂)。如有尿路结石可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等;尿血可加三七粉冲服。
;针 灸;3、耳针
选穴:肾、膀胱、交感、皮质下、外生殖器。手法采用中刺激,每次取2~4穴,留针20分钟。
4、温针灸
针灸关元穴,周围垫上隔热垫,以防烟灰烫伤皮肤。将灸柱点燃插入针柄上,灸2柱或3柱,燃尽为止。
;压 疮;疼 痛;中 药;2、寒凝经脉
肢端发凉,受凉或情绪变化时常常即刻引起发病,脉微细、舌质淡,苔薄白
治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以当归四逆汤加味
药用桂枝、细辛、桃仁、红花、当归等。
;针 灸;2、肌肉痉挛性痛:
指、趾关节周围肌、面肌、腹背肌等较浅肌肉可用TDP照射,有舒适温热感为度,治疗30分钟。;推拿按摩;痉 挛;截瘫、四肢瘫;体 针
1、督脉
脊髓损伤节段上方和下方各取督脉一穴
“扶持”督脉,使阳气旺盛,则神有所养,筋有所柔。
2、华佗夹脊穴
从T2棘突下旁开0.5寸开始取穴,隔1椎1穴,直至L4,一侧8穴共计16穴
调理脏腑,疏导阳气,扶督脉之阳,助膀胱经气,使督脉之气能从两侧循环,得以通达。;3、足太阳膀胱经
背俞穴、委中、承山 、昆仑
调理脏腑气血之功能,疏通气血,濡养四肢百骸
4、足少阳胆经
阳陵泉 、悬钟 、环跳 、肩井
循于身之阳侧,主骨之所生病,其穴善治骨病。
5、手足阳明经
伏兔、犊鼻、足三里、肩髃、曲池、合谷等。“治痿独取阳明” ,阳明经多气多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润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6、辩证选穴;温针灸
取受伤椎体上、下各1、2椎体夹脊穴、双肾俞。
将艾柱插于针柄点燃艾柱,每次灸3~4柱,以所灸腧穴周围红润,患者感觉温热为度,隔日一次,l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按 摩
以轻柔手法放松紧张肌群,增加肌容量,并能防止褥疮形成。采用捏、揉、摩、滚、推拿、点穴等按摩手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