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大学中级无机化学答案下.doc

发布:2019-04-16约6.07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4 无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II) 第6章习题 6.1 3c-2e桥键 空间位阻大,形成单体 6.3 (1) Si(CH3)4 Pb(CH3)4 热分解较难 热分解较易 因为Si-C键较强 Pb-C键较弱 (2) Li4(CH3)4 B(CH3)3 Si(CH3)4 Si(CH3)3Cl Lewis酸性 B(CH3)3 Li4(CH3)4 Si(CH3)3Cl Si(CH3)4 单体 多聚 错误较多。Li4(CH3)4多聚体缓和了缺电子性。 (3) N(CH3)3和As(CH3)3 Lewis碱性: 对H+等硬酸,N(CH3)3 As(CH3)3 ∵N的电负性较大 对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软酸,As(CH3)3 N(CH3)3 ∵As比N软,与软酸的结合能力强。 错误较多。对于Lewis酸碱,可根据物质的性质分为软性和硬性,因而在比较酸碱性时也需要分类进行对比。 6.5 V(CO)6 17e 不符合18e规则 Cr(CO)6 18e Fe(CO)5 18e Ni(CO)4 18e Mn(7e),Tc(7e),Re(7e),Co(9e),Rh(9e),Ir(9e),价电子数均为单数,要满足18e构型,不可能为单核羰基化合物 6.6 CO和d区金属成键时,金属次外层轨道上有参与成键d电子作为价电子,可以反馈到CO的?*轨道上,而BF3等p区元素则没有价电子形成反馈键,因此不能与CO形成稳定化合物。 6.7 , , 反馈电子多 反馈电子最少 反馈电子越多,CO的?*越强,C-O越弱 ∴ CO的振动频率 6.9 由IR吸收峰,推测其有端羰基,边桥羰基和面桥羰基 M1-CO M2-CO M3-CO 平均每个Co周围的价电子总数为18。 化学式为:Co3(?1?CO)6(?2?CO)3(?3?CO)- *6.10 错误较多。许多学生从化学环境上分析,而不是根据对称性(点群)分析。 Cis-Mo(CO)4(P(OPh)3)2为C2v点群,前一个图,3个吸收峰 trans-Mo(CO)4[P(OPh)3]2为D4h点群,对称性高,1个吸收峰 具体推导如下: C2v E C2 A1 1 1 1 1 A2 1 1 -1 -1 B1 1 -1 1 -1 B2 1 -1 -1 1 4 0 2 2 IR活性 三种表示可均为IR活性,3个到4个吸收峰 同理可推出D4h点群 E 2C4 C2 i 2S4 4 0 0 2 0 0 0 4 2 0 A2g=0 B1u=0 B1g=1 B2u=0 B2g=0 En=1 Eg=0 A1u=0 x,y, IR A2u=0 只有Eu表示有IR活性 ∴只有一个吸收峰 6.11 部分学生认为?1也表示桥键。 低温时1H有两种不同的化学环境(顺、反),被“冻结”,因此应有二个NMR的信号,温度升高后,基团的转换速率加快,超过了NMR的时标,因此只观察到一个峰。 结构图: cis trans 6.12 N2 可以有端基和侧基两种配位方式,与CO相同,但配位能力比CO弱得多。N2是CO的等电子体,配位时提供2个e,与CO相同 NO,与金属形成直线型的M—N—O,NO提供3个电子;与金属形成弯曲型的 ,NO提供1个电子 CN?是CO的等电子体,配位能力很强,与CO不同的是CN?主要与金属阳离子配位,因为CN?是带负电的阴离子。 错误较多。CN?通常形成静电型的经典配合物。 RNC,异睛配体,类羰基配体,提供2个电子,可形成端基和桥基配体,RNC比CO极性强,形成的???配键中,以?键为主 第7章 习题 7.1 (1)CpTa(CO)4 6+4+8=18e (2)Cp2Ru2(CO)4 Ru-Ru 8+1+5+4=18部分学生计算双核的电子数为34e,导出单核为17e。 (3)PtCl3(C2H4)1? 16e (4)CpFe(CO)2(C2H4) ? + 18e (5)Pt(PPh3)2(C2Ph2) 16e许多学生认为C2Ph2提供4e。 (6)(?4-C7H8)Fe(CO)3 18e (7)(CO)5W=CMe(OMe) 18e (亚甲基化学物) (8)Cp2(Me)Ta=CH2 18e (亚甲基化合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