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的制作方法规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方法原理
2.薄层板
2.1手工自制板
2.1.1 玻璃板的要求
2.1.2 制作方法
2.2商品化供应的预制板和高效板
2.2.1板的尺寸
2.2.2预制板和高效板的预洗及活化
3.样品点样
3.1点状点样和条带点样
3.2样品点样位置
4.层析
4.1展开室
4.1.1直立式双槽展开箱
4.1.2 水平展开室
4.1.3 自动展开室(AMD)
4.2溶剂
4.3展开室状况
4.3.1方法A (展开室不饱和)
4.3.2方法B (部份饱和, 无滤纸)
4.3.3方法C (展开室饱和, 有滤纸)
4.3.4方法D (展开室饱和, 薄层预稳定)
4.4参数
5.4.1温度
5.4.2空气湿度
5.层析后衍生作用
5.1喷雾
5.2浸渍
6.检测
6.1定性分析 (同一性试验)
6.2定量分析
6.3关键的色谱数据
7.标准条件
7.1 HPTLC - 板
7.2 TLC - 板
1.方法原理
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分析的分离过程,它将样品点在以玻璃板或铝、塑料等片材为载体的多孔吸附剂薄层的固定相上,利用流动相在特定的展开室中将混合物中的组份推移到不同距离处,在色谱展开整个过程中,样品的成份受到正反不同的力的作用。
(1) 流动相利用毛细管力带着样品穿过固定相。
(2) 样品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是指组份在移行过程中由于偶极 - (诱导) - 偶极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延缓、吸附、分散、离子交换和络合等分离机理。
由于样品组份与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程度不同,整个毛细管流动过程中分离运动都在进行。基于这点,TLC系统(流动相和固定相)必须与样品很好地匹配。
用显色试剂处理,许多组份可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检视。色谱可用肉眼或使用光密度计和照相机记录或影像系统方法来评价。
薄层板
2.1手工自制板
2.1.1玻璃板的要求:用于制备薄层板的玻璃板要求表面光洁、平整,最好使用厚薄1~2mm的优质平板玻璃,普通窗玻璃一般不宜用于制作薄层板,玻璃板需洗净至不挂水,晾干,贮存于干燥洁净处备用。玻璃板反复使用时,应注意经常用洗液及碱液清洗,保持玻璃板面的光洁是保证薄层板质量的最基本要求
2.1.2制作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吸附剂加适量的水(如1份硅胶G一般加3份水),在研钵中用研杵沿一个方向小心研磨至成均匀的有适当粘稠度的胶浆,立即倾入涂布器中,均匀地向前推进涂布在玻璃板上;或按照不同涂布器的规定操作涂布;涂布好的薄层板于室温下在水平台上晾干,再在规定的温度(一般为105℃~110℃)下烘约30分钟活化,贮于干燥器中备用。薄层板的厚度一般为0.25~0.5mm.。
2.2 商品化供应的预制板和高效板
2.2.1板的尺寸
20x20cm 10x20cm 20x10cm 10x10cm
图1 不同的板尺寸
TLC/HPTLC预制板有不同的规格供应。常用的尺寸为20 x 20,10 x 20,20 x 10,或10 x 10 cm。使用的规格取决于TLC或HPTLC的类别和样品的数目。
TLC/HPTLC板的预洗及活化
一般来说,色谱板应用溶剂如氯仿-甲醇(8:2),甚至用更强的洗脱溶剂的混合物进行预洗。具体操作可通过空白色谱展开来实现。
色谱板预洗完后,应在105(C加热1小时进行干燥,再在室温下置放至少2小时(需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实验室空气中的污染物重新附着在其上面,如放置在空的干燥器中)。
3. 样品点样
3.1点状点样和条带状点样
每次点样前,TLC/HPTLC板应在正常光线下和紫外灯下用肉眼检查薄层的损伤情况和杂质,只有无损伤、清洁的TLC/HPTLC板方可使用。
样品可进行点状或条带状点样。要想获得最佳的薄层分辨率,必须保证移行方向中的起点要小,常规的TLC薄层点状点样每次点0.5至5微升,相比之下,HPTLC薄层最大点样量为1微升。点样量较大的样品可使用自动化装置点样,喷雾成条带状是一种可以点样量大而同时又能促成最有效分离的点样方法。在常规操作过程中,人工点样一般使用微量毛细管(0.5/1/2/3和5 (l),点样时毛细管必须完全充满和完全排空,要以垂直方向小心接触TLC/HPTLC板面,不要损伤薄层,受损的薄层会导致溶剂不规律地流动而在色谱上产生失真的TLC谱带。
人工点样建议使用Nanomat。它点样位置精确并安全,使薄层免于受损。用适当的介质干燥Nanomat也可用作单个量的多次点样。
样品体积大于5 (l,通常用如Linomat或Automatic TLC Sampler III的方法用氮气喷雾成窄条。若(就是)要求点状样品点样,Linomat 和Automatic TLC Samp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