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支出的行政管理支出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行政管理支出的
行政管理支出的概念: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是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组成部分。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行政管理费的规模由多种因素形成,而且具有历史延续性。行政管理费是由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组成。国防支出是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
财政投资性支出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乘数原理,说明的是投资一单位所引起收入增加的倍数;加速原理,说明的是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
这类支出一般包括:国防战略支出、行政事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等。
支出范围:支出范围
国家的性质不同,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和范围也不同。西方国家不直接组织经济文化建设,行政管理支出主要用于维持国家政权机关的开支。中国的行政管理支出除用于巩固国家政权建设外,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组织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
主要包括:
①国家权力机关经费支出,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经费支出;
②国家行政机关经费支出,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行政管理机关的经费支出;
③国家各级审判、检察机关的经费支出;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机关和各级地方委员会机关的经费支出;
⑤党派、团体经费支出,即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和各级地方组织机构机关的经费支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央机关和各级地方组织机构机关的经费支出。
支出构成
中国行政管理支出按用途分为:
①人员经费支出。主要包括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补贴和向职工提供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费用。
②公用性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办公用品、出差、开会、水电、邮电等支出,办公设备、交通工具购置,机动车、船的燃料和修理,房屋维修,以及开展业务活动的经费等。
支出状况
一般来说,行政管理支出总量随着国民收入增长、财政收支的规模扩大和国家职能的加强逐年有所增长,但它占国民收入或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稳定。中国 1952年行政管理支出为14.54亿元,1989年增加到261亿元,年平均递增8.1%,此项开支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保持在1.5~2%。
影响支出的因素
行政管理支出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密切相关。
在中国,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有:
①机构、人员因素。行政管理支出中直接用于人员的开支约占50%,机构和人员的增减对行政管理支出增减起决定作用。
②政策性补贴和物价因素。物价上涨使对职工的补贴增多,国家机关、党派、团体开展公务活动的支出也会相应增多。
③管理因素。主要指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行政管理支出效益的影响。另外,国家财政收入水平对行政管理支出也有重要影响。
行政管理支出属非生产性支出。在中国,注意控制和节约行政管理支出,对于合理安排国家财政总支出,用更多的资金支援经济建设和各项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克服官僚主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 要】行政支出即行政管理费,作为公共支出中一项重要的消耗性支出,改革开放以来占我国公共支出的比重持续上升,挤占了其他公共职能支出的费用,导致对财政支出结构的扭曲。为此,要加强对行政管理费的监督与管理,改革与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公共分配职能的建设,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行政管理支出 财政支出 财政政策 公共分配 建议 一、行政管理支出含义及其内容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其职能所安排的经费,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障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行的重要经费。其主要分为两类---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具体内容分为: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武装警察部队经费,外交经费支出,对外支出。由于其经费花销内容及其性质人为因素作用巨大,而且我国近年来公共经费持续增加,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 二、我国近年来行政管理经费支出情况 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过快,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998~2002年均超过14 % ,高于市场经济国家,近两年又有所上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 71%,到2003年上升到19. 03%,这个比重,比日本的2. 38%、英国的4. 19%、韩国的5. 06%、法国的6. 5%、加拿大的7. 1%、美国的9. 9%分别高出16. 65、14. 84、13. 97、12. 53、11. 93和9. 13个百分点。而且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