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7.苏州园林(上课).ppt

发布:2018-03-18约1.11万字共10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1)标本: (2)因地制宜: (3)别具匠心: (4)嶙峋: (5)重峦叠嶂: ?阅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中哪一句话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明确: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明确: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课堂检测 完成基础题。 检测 1、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章是从 、 、 、_________________。 几个角度具体说明了这一特征。 2、本文的结构是 。 请找出文中所用的学习说明方法。 如: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小结: 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既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又使语言达到了准确、简明而又形象生动的要求。 重点文段阅读 (一)阅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其中又以_____ 为主。?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 。?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 (5)??文章分几个方面介绍池沼?? (6)??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 (7)??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8)??文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艺术”和“术”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互换?? (1)??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其中又以 为主。?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 。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 (5)??文章分几个方面介绍池沼?? (6)??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7)??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8)??文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艺术”和“技术”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互换?? (二)简要分析第五自然段,回答问题: (1)??概括本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 (3)??这段文字除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还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 明确: 。 (4)??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明确:顺序是: 。 说明文阅读的重点:? (1)??明确说明对象?。 (2)??弄清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3)??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4)??了解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5)??明确说明顺序?。 (6)??把握说明文的结构?。 (7)??在说明文中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 (8)??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 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