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理信息处理概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 要
遥感技术在人类的活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通过遥感方法,人们获得了关于地球资源十分惊人、宝贵的地理信息,并被地理学界广泛使用。本文先概括性的介绍遥感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介绍发展状况,然后从概念层面叙述遥感的定义和通过遥感所获得的信息,最后归纳性的总结遥感地理信息处理的方式和方法,从整体角度来叙述遥感地理信息处理的流程,达到对遥感信息处理有一定基本的认识。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概述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1
1.1 遥感信息科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
1.2 遥感信息科学在地理学发展中的意义................4
1.3 遥感信息科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5
1.4 遥感的发展现状..................................6
1.5 遥感信息科学的发展趋势............... ...........7
第二章 遥感地理信息.................................................................9
2.1 遥感的概述................................ .....9
2.2 遥感的地理信息..................................11
遥感地理信息处理.................................................15
3.1 遥感地理信息处理目的............................15
3.2 遥感数字影像处理................................16
3.2.1 遥感影像的辐射量校正......................16
3.2.2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25
3.2.3 遥感数字影像的变换与增强..................31
3.2.4 地理特征的提取与信息复合方法..............32
结 语.....................................................................................38
参考文献.................................................................................39
图 版.......................................................................................40
绪论
遥感信息科学的发展,为地理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导致了地理学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的重要变化,标志着地理学信息获取和分析处理方法的一场革命及一门新兴科学的兴起。遥感信息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资源、环境、灾害的调查、检测、分析评估和预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遥感信息科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遥感是泛指各种非直接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目标的技术。对目标进行信息采集主要是利用从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电磁波在介质中传输时,会与介质发生作用而改变特性,如波长、传播方向、振幅和偏振面。因此通过对遥感观测到的电磁波特性的分析,可以反演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介质的性质,从而识别目标和周围的环境条件。
1.1.1 研究对象
通常根据所利用的电磁波谱段,遥感主要分为光学遥感、热红外遥感和微波遥感。
1)光学遥感
光学遥感所观测的电磁波的辐射源是太阳和人T光源(例如激光)等,采用的波长范围,主要为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区域。光学遥感主要探测目标物的反射与散射。
2)热红外遥感
热红外遥感所观测的电磁波的辐射源是目标物,采用的波长范围为8—14弘m。热红外遥感主要探测目标物的辐射特性(发射率和温度)。
3)微波遥感
微波遥感观测目标物电磁波的辐射和散射。因此又分为被动微波遥感和主动微波遥感,采用的波长范围为lmm一100cm。被动微波遥感主要探测目标物的发射率和温度;主动微波遥感主要探测目标物的后向散射系数特征。如下图1.1:
图1.1 根据波段将遥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