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复习重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古生物学 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
二、问答题
1.试述古生物地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应的重大事件。
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化石 实体化石 模铸化石 遗迹化石 化学化石 自然分类 二名法
二、问答题
1.试述化石形成的过程及保存条件。
2.简要说明研究化石的方法及意义。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一、名词解释
物种 绝灭 假绝灭 种系代谢 生态代替 背景绝灭 大规模绝灭 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 特化 趋同 趋异
二、问答题
1.论述生物演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特点及规律。
第四章 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一)——无脊椎动物及半索动物
一、名词解释
蜓的隔壁和旋脊 头足类缝合线 四射珊瑚中柱 面线 胎管 线管 胞管 笔石枝 笔石体 笔石簇
二、问答题
1.所学古生物门类中哪些类别具有两个壳瓣?如何从硬体形态构造来区别它们(列表比较)
2.试述四射珊瑚的构造带型的特征及地史分布,并各举一例说明。
3.试述不同地质时期蜓的演化特征。
4.论述各地质时期笔石体的特征。
第五章 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二)——脊索动物及古植物
一、名词解释
恐龙 羊膜卵 古植物学 石松植物的叶座 叶痕
二、问答题
1.简述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2.试述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进步性特点。
第六章 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群落 特征种 生态系统 优势种 指相化石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应用古生物学分析环境的方法有哪些?
第七章 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一、名词解释
沉积相 沉积环境 瓦尔特相律 相标志 交错层理 递变层理 准同生变形构造 地层叠覆律 海进 海退 超覆 退覆 沉积旋回 穿时
二、问答题
1. 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之。
2. 简述几种主要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
3. 详细叙述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有哪些?
第八章 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
一、名词解释
地层对比 地层划分 岩石地层单位 组 年代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 延限带 顶峰带 组合带 层型
二、问答题
1. 试述地层划分的依据和地层对比原则及方法。
2. 列表对比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举例说明岩石地层单位“组”的含义与建组的原则。
4. 年代地层单位分为哪几级?与其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什么?
第九章 历史构造分析和古构造
一、名词解释
沉积组合 沉积相 威尔逊旋回 造山带旋回或大陆边缘旋回
二、问答题
1. 举例说明大陆边缘类型及其特征。
2.简述恢复古板块方法及古板块划分的主要依据。
第十章 中国古大陆的形成和生物记录
一、名词解释
伊迪卡拉动物群 吕梁运动 盖层 震旦纪
二、问答题
1. 论述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形成历史。
2. 简述中国震旦纪三大板块(扬子板块、华北地区板块、塔里木板块)古地理特征。
第十一章 早古生代的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构造
一、名词解释
小壳动物群 澄江动物群
二、问答题
1. 试述华北板块内早古生代地史的主要特征。
2. 简述澄江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3. 寒武纪生物界,并择主要门类叙述其演化特征及地层意义。
4. 简述加里东运动对中国地史发展的影响。
5. 山东张夏寒武纪剖面及其所反映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特征。
6. 论述早古生代生物界总貌、主要门类。
第十二章 晚古生代的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构造
一、名词解释
象州型台地 南丹型台槽 “宁乡式”铁矿 “山西式”铁矿
二、问答题
1. 山西晚古生代(Pz2)的地史特征分析(按“统”分析沉积类型、环境、矿产、古气候及古构造等)。
2. 试述华北石炭纪的地史特征。
3. “山西式”铁矿与G层铝土矿产于什么层位?其形成的地史特征是什么?
4. 华北地区石炭系标准剖面、横向变化及古地理概况。
5. 试述晚古生代华南和华北成煤期、含煤沉积物的异同。
6. 试述晚古生代生物界总貌及主要门类特征。
7. 山西太原石炭系剖面及其所反映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特征。
8. 试述华南二叠纪地史特征及其与沉积矿产的关系。
9. 我国东部的南方和北方晚古生代各有哪些含煤地层(组合),各在什么环境下形成的呢?
第十三章 中生代的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构造
一、名词解释
D.B植物群 D.C植物群 E-E-L动物群 T-P-N动物群 印支褶皱带
二、问答题
1. 三叠纪与二叠纪之间在生物界方面有什么重要变化?
2. 中国东部侏罗-白垩纪构造古地理特征。
3. 试述中生代中国东部活动带和西部稳定盆地的地史特征。
4. 列举中国地史时期三个成煤期并说明其成煤环境。
5. 印支运动对中国东部古构造、古地理的影响。
6. 试述印支运动的分期、分布范围、表现及意义。
7. 华南三叠纪地史特征。
8. 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