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八上八下复习提纲 知识点.doc

发布:2017-02-08约15.93万字共1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历史梳理教材要点精选经典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知识梳理】 第5课 鸦片的输入和禁烟运动 一、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入鸦片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向中国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但当时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是出超的;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根本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目的: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鸦片走私的危害 白银外流,威胁财政;贵族官僚,更加腐败;士兵吸食,军队削弱。 二、林则徐禁烟 1、林则徐禁烟措施 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命令外商,交出鸦片;整顿海防,训练水师; 收集资料,了解外国;斥责义律,封锁商馆;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2、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3、对林则徐的评价 (1)为官清廉;(2)心系国计民生,主张严禁鸦片;(3)采取了严厉的禁烟措施,表现了坚定的禁烟决心,抵抗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尊严,是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4)他从多方了解外国,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重要概念] 1、 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是指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导致的;同时也是因为清政府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商人接触危及其统治;也有其他具体的历史原因。闭关锁国的主要影响是导致中国的日益落后。 2、 出超和入超 两国贸易,如果一个国家出口额超过进口额,称为出超,那么该国的外汇储备(或白银黄金)就会增加,对本国发展有利,故也称之顺差;反之为入超和逆差。 3、封建自然经济   指产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营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态。自然经济是在生产力落后条件下存在的一种经济形态,鸦片战争前夕,它在中国仍占统治地位,主要形式是男耕女织,即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和家庭手工纺织业的牢固结合。自然经济抑制社会分工,对于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大的排斥力,与外界没有或基本没有经济联系,生产和生活是孤立的、封闭的,反映在思想意识上,自然经济崇尚闭关自守,在技术上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排斥科学技术和竞争。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6课 中英鸦片战争 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需要开辟海外市场,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导火线、借口) 二、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结束的标志: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三、经过〔分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6~1841、1) 封锁珠江口――攻陷定海――到达天津大沽口――《穿鼻草约》签订英军占香港岛 第二阶段:(1841、1~1842、8) 广州――厦门――定海――吴淞――镇江江面(中英议和,《南京条约》签订) 四、中国人民的抵抗 (一)爱国官兵 关天培(虎门);葛云飞(定海);陈化成(吴淞) (二)人民群众 三元里人民自发抗击英军,取得牛栏冈大捷 五、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二)《南京条约》附件 内容:英国享有(1)领事裁判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3)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三)美、法追随英国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六、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直接影响: 政治: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 1.社会性质的变化 经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中国被逐渐卷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