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冠心病的康复完整课件.ppt

发布:2019-05-28约1.77万字共8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康复治疗 --运动处方 整理放松: 5-10min 主要目的是使机体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避免由于突然停止运动而引起意外 包括: 低强度有氧运动,调整呼吸,肌肉伸展放松,关节活动等 康复治疗 --运动处方 6 坚持运动训练的时间 长期坚持,保持疗效 停止训练2周,体力开始下降; 停止数月,疗效完全消失 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住院阶段(Ⅰ期) 院外恢复阶段(Ⅱ期) 有氧训练阶段(Ⅲ期) 维持阶段(Ⅲ期) 急性心梗康复中的危险性分层 Ⅰ低危层特点 1 住院时无临床合并症;2 无心肌缺血迹象;3 心功能容量≥7MET;4 左室功能正常;5 无严重室性异位心律 Ⅱ中危层特点 1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降低≥2mm;2 冠脉核素检查所见呈可逆性;3 左室功能中等或较佳;4 心绞痛发作形式改变或新发心绞痛; Ⅲ 高危层特点 1 以前或近期心梗波及左室≥35%;2 休息时射血分数<35%;3 运动负荷试验时收缩压不升或上升<1.33Kpa;4 入院后缺血性胸痛持续或反复发作历时24h以上;5 心脏功能容量<5MET且试验时伴有低血压反应或ST段降低≥1mm;6 住院中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运动试验靶心律≤135次/分时ST降低≥2mm;7 高度室性异位心律 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住院阶段(Ⅰ期,7阶段康复程序) 目的: 通过早期活动,使患者从卧床阶段尽快且安全地逐渐恢复到能进行一般日常活动的水平,将发病导致的失健(deconditioning)和心理不适降至最低限 包括: 监护室 普通病房 出院前 病例选择:适用于病情稳定且无严重并发症的AMI患者 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Ⅰ期康复目标: 在监测下早期行走和日常生活训练; 就治疗和锻炼的原理进行宣教; 建立控制可改变危险因素的策略; 评价心血管功能和损害; 确定并发症的危险程度、危险层次; 减轻焦虑和抑郁; 建立患者个人信息库,包括其想要达到的近期个人目标; 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Ⅰ期 监护室: 2-5天 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合作即可开始 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内容: 坐位和低强度(1-1.5METs)运动,包括床上肢体助力运动或主动运动(1),床上坐位,床边坐位主动活动肢体(2)等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进食,洗漱,翻身等 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Ⅰ期 普通病房: 床边站---行走(3),关节活动、柔软体操(4,5),运动、上楼(7)等 运动强度1.5-3.5METs 心率比安静时增加15-20次/min 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Ⅰ期 出院前: 6分钟步行试验 制定院外初期康复计划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院外恢复阶段(Ⅱ期): 指出院后至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第6周左右,是心肌修复阶段 目的: 维持早期活动的效果;逐渐增加运动耐力 运动强度: 保持在出院前水平,40-50%HRmax 病例选择:适用于AMI刚出院的病人,运动能力可达3METs以上。 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Ⅱ期的康复目标: 通过有氧运动训练,完成心血管调节和适应; 通过社会心理的 、药物的干预和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早期恢复工作 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有氧训练阶段(Ⅲ期) 通常在康复科门诊进行 根据症状限制型运动试验的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病例选择:病情稳定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能力达5METs以上 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维持阶段( Ⅲ期) 对维持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强度:中等,70%HRmax 时间:至少30min 频率:3次/周 定期复查 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 对于家庭运动或社区康复的患者 停止运动的征象: 1 胸部,咽喉部,肩背部疼痛或压缩感;2 心悸,脉率不整或突然减慢;3 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气短,大汗,头晕,眩晕等; 降低运动强度的征象: 1 运动后恶心呕吐;2 疲劳恢复慢,失眠;3 心率过快且恢复慢;4 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