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df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一篇: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
直接经静脉输入的方法。常用溶液种类有:①晶体溶液:葡萄糖溶液、
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高渗溶液等;②胶体溶液:右旋糖酐、
代血浆、血液制品等;③静脉高营养液。常用静脉输液途径有:①经
外周静脉输液;②经中心静脉输液。
并发症一: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
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寒战,继之高热,体温
可达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二)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严格无菌操作。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
意观察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
袋),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现有输液,更换输液器具并保留有效
静脉通道,对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封存以备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并发症二:急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
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二)预防与处理
1.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对心、肺疾患、老年、儿童等病
人应严格控制,一般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对
老年、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
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
适当加快。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
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
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捆扎
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min轮流放松
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
渐解除止血带。
3.立即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最好用20%~30%酒精湿化,
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
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
心脏负荷。5.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并发症三:
静脉炎
(一)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
腔变窄而至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
用,并减慢滴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
位,以保护静脉。
2.避免患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用33%硫酸镁进行湿敷。3.超
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4.喜疗妥外涂。并发症四:空气
栓塞
(一)临床表现
病人感到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
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
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二)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应将输液导管内空气排尽。
2.输液中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病人活动时防止导管折叠,
注意滴斗勿倒置;输液完毕及时抜针,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
3.拔除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密闭穿刺点。
4.发现空气栓塞症状,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足高卧位,使空气
漂移到右心室,避开了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收缩,空气被震荡成泡
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同时可避免空气栓
子进入脑部。
5.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
6.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处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