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度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发布:2024-12-31约1.41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

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

1.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亦称诸夏)与周边民

族的交往与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可见,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

A.各国改革B.民族交融C.技术进步D.思想繁荣

2.董仲舒特别强调儒家“大一统”思想,并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从此,这一思

想贯穿中国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取向。

下列对这一局面形成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儒学取得官方统治地位B.大一统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D.新儒学融合了战国各家学说

3.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有()

①钳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②摧残了先秦文化

③加剧了秦王朝与知识阶层的对立④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

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在泰山封禅升天

,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

A.证明王权的合法性B.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

C.宣扬天人合一思想D.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5.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

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D.礼乐制度的加强

6.某制度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此制度实施后,常出现“三十老

明经,五十少进士”现象,因此,有诗感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一制度()

A.有利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B.堵塞了门阀士族的入仕之途

C.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D.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7.“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

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B.广建粮仓C.开大运河D.征伐高丽

8.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与这一“恶瘤”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是(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五代十国D.黄袍加身

9.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当政期间推行改革,用汉族士大夫张宾为谋主,攻

陷冀州后搜罗当地名士,加以保护。后又设“崇仁里”,供汉族士族居住;下令“

胡”人不得“侮易衣冠华族”;并恢复九品中正制,广开参政门路。这些措施(

A.消除了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隔阂B.有利于推动北方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C.使得汉族士族成为政权统治支柱D.助推后赵政权完成对北方的统一

10.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

朝代统治年限节妇数烈女数节烈合计

隋唐326322961

两宋31915212227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