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多元化研究思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比较文学多元化研究思路
本文作者:陈德凤 单位:贵阳医学院
一、多元文化时代特征
1.文化多元性
在世界各个民族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地域、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与历史的积淀,形成了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人类复杂多样的文化现象深刻地影响各个民族的内在发展,充分体现了不同族群文化的多种观念与价值。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群体(比如:民族、阶级)往往都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即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该群体就是靠这种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凝聚起来的个体组合,由于他们的文化观念趋向一致而形成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反过来,群体的形成又强化了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个性。由于生活实践的地域性,形成了不同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社会组织,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多种类型的群体,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导致了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元性不仅体现为观念与价值的多样性,还表现为文化概念界定的多样化。据不完全统计,文化概念的界定目前已有一百多种之多。[2]
2.文化平等性
文化是一定区域、社会、群体中的人的全部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共同的思维方式、风俗、信仰、核心价值观、艺术审美、法律观念、行为习惯之上的,成为文化的主导部分[3]。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了国际间的社会经济交往,也促进了文化的跨国流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文化观念的交流与传播,这种带有各国或各民族特色的文化呈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各种文化以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在多元交织、碰撞、融合中并存,并在多元文化价值中汲取营养,发展壮大自己,使世界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五彩纷呈的绚烂花园。多元文化是历史的潮流,当今社会一种文化不可能吃掉另一种文化,唯我独尊、排除异己的文化霸权主义不但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也窒息了自己的生命力;必须以兼容并包的态度承认多种文化的共存,并且在互相平等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实现文化多元的“换位思考”,以互补促发展,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文化创生性
文化的创生性是多元文化时代的显著特征。进入21世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文化思潮异常活跃,各种文化在交织、碰撞、融合、创新中不断地嬗变着,形成一个动态生成的文化创生过程。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罗杰bull;艾姆bull;基辛(Roger.M.Keesing)指出:“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一旦去除了文化的差异,出现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mdash;mdash;mdash;虽然若干政治整合的问题得以解决mdash;mdash;mdash;就可能会剥夺人类一切智慧和理想的源泉,以及充满分歧与选择的各种可能性。”[4]多元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往,有利于激发智慧和创造灵感的因子,才不会导致固步自封。事实上,文化自身实际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多元文化之间不是一种完全天然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互补关系。人类的智慧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闪现灵光,为开放的文化系统注入新的内涵。文化交流与互动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不但在持续发展的创生性过程中实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需要,而且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互补与融合中实现了文化再生。
二、多元文化对比较文学发展的影响
多元文化要求并提倡打破国别界限、民族界限、学科与文化界限,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如此,二十一世纪的明天更是如此,因为明天的发展一定比今天更为迅速。这种发展趋势要求比较文学的比较、鉴别、交流与融合一定是跨越国别界限、跨越民族界限、跨越文化界限的,而不会再局囿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影响研究。同时多元文化交流还会促使比较文学实现平等的比较与交流,这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可能做到的。[6]就此而言,多元文化对比较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毫无疑问,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将是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多元文化是文化多元化、文化融合化、文化世界化,多元文化促进了比较文学的发展,促使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在发展中从文学分离走向文学综合,研究对象也转向世界文学mdash;mdash;mdash;不同民族与文化的文学。这与传统文学研究以本民族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有所不同,它不仅仅是研究范围的扩大,而且是对象与主体同时的多元化。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文学研究不可能局限于一种文化之中,比较文学有多元的主体与多元化的对象。并且,文学观察的视野从强调学科视野特性走向与其他学科整合,研究内容从精英经典研究走向通俗大众文化研究,研究范围从以西方文化为中心走向东西方文化交流融会。
三、多元文化时代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各地社会联系的加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渗透于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成为促使比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