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热轧盘条 编制说明.docx
-1-
《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热轧盘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项目根据国标委发2023[63]号“关于下达2023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要求,由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国家标准项目GB/T24587《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热轧盘条》的修订,计划编号T-605。该计划是
整合修订项目,该标准整合了GB/T28899-2012《冷轧带肋钢筋用热轧盘条》。
2.修订标准的目的
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热轧盘条是制造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的材料,经过拉拔(刻槽)→淬火→回火→冷却→集卷后成品,具有高强度韧性、低松弛性、良好的可焊接性、镦锻性等特点,广泛使用于建筑行业。我国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热轧盘条每年用量上百万吨,钢种主要牌号有30MnSi,30Si2Mn等7个牌号。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对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热轧盘条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地提高,需对GB/T24587-2009进行修订。
冷轧带肋钢筋是重要的土木工程和建筑材料,其服役方式与热轧带肋钢筋相似,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受钢筋轴向拉力载荷,是建筑和土木工程的基本结构单元。冷轧带肋钢筋产品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有很大影响,由于冷轧钢筋的塑性变形能力远低于热轧钢筋,劣质的冷轧钢筋很容易发生脆断,如果遇到设计不合理或施工缺陷,容易出现无先兆、突然性的墙面地面破断,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损坏。作为冷轧带肋钢筋原料,冷轧带肋钢筋用热轧盘条是一种强度高,塑延性好,锚固性能优良的建筑用钢材。利用金属冷变形加工强化的原理,强度高于常见的热轧带肋钢筋。产品本身质量关系到其加工后冷轧带肋钢筋的质量,化学成分、原始力学性能和冷加工变形量对冷轧带肋钢筋性能的影响较大。
2、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草案、调研)阶段:计划下达后,2024年1月10日全国钢标委盘条与钢丝分委员会组织各起草单位成立了起草工作组,由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负责主要起草工作。工作组对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热轧盘条以及冷轧带肋钢筋用热轧盘条的产品和技术现状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同时广泛搜集相关标准和国内外技术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资料查证工作,结合实际应用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编制出《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热轧盘条》标准草案初稿。经工作组及有关专家研讨后,对标准草案初稿进行了认真修改,于2024年
-2-
11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等相关附件,报全国钢标委盘条与钢丝分委员会秘书处。
征求意见阶段:2024年11月XX日,由全国钢标委盘条与钢丝分委员会秘书处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发送到盘条与钢丝分委员会委员及有代表性的标准相关方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在《钢铁标准网》网站上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截止2025年1月XX日,共发函XX个单位,收到XX个单位回函,其中XX个单位提出了XX条意见或建议(见《意见汇总处理表》)。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由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XXXXX、、、共同起草。主要成员:XXXX、XXXX、XXXX、XXXX、(暂略)。
所做的工作:XXXX任工作组组长,主持全面协调工作,负责对各阶段标准的审核;XXXX为本标准主要执笔人,负责本标准的具体起草与编制;XXXX、XXXX、XXXX负责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及资料查证,对产品生产工艺、性能和使用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XXXX负责对国内外产品和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XXXX负责对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归纳、整理。
二、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适时推出、及时修订、不断完善”的原则,注重标准修订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产业推进、应用推广相结合,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标准的目标、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来进行本标准的修订工作。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主要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编写。在确定本标准主要技术指标时,综合考虑生产企业的能力和用户的利益,寻求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充分体现了标准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三、主要内容说明1.标准名称
根据计划要求,标准名称仍然沿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2、范围
本标准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热轧盘条,本标准中产品分七个钢种牌号:30MnSi、30Si2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