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钢铁产品放心品牌评价规范 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编制说明.docx

发布:2025-01-01约6.22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2

PAGE6

《中国钢铁产品放心品牌评价规范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大力发展团体标准的有关要求,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落实国家关于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满足钢铁行业对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放心品牌评价标准的实际需求,提出《中国钢铁产品放心品牌评价规范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团体标准制定项目。

本文件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提出并归口,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作为标准组织协调单位。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2024年第四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由XXXXX、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单位负责标准编制,并共同参与前期研究、调研和标准的编制、修改、技术数据验证以及标准推广等工作。

二、制定本文件的目的和意义

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主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以增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这种材料在建筑、?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保障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产品质量,满足下游客户采购需求,提高产业链上下游行业互信,拟开展《中国钢铁产品放心品牌评价规范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团体标准研制工作。标准将综合考虑产品层面的质量一致性、质量反馈、产品认证、荣誉奖项,企业层面的质量保证能力、创新能力、企业诚信、服务水平、信息化水平等内容,围绕传递企业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和产品品牌价值,制定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指标,打造细分领域中国钢铁产品放心品牌。

下一步,将发挥标准引领性、先进性作用,引导、保护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性,并强化标准应用实施效果,以该标准为依据,开展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的放心品牌认证工作,培育行业信任,打造细分领域钢材产品优质供货商。落实党中央质量提升行动政策要求,为产品优质优价提供标准与认证技术支撑,打造细分赛道中国钢铁放心品牌,提升企业品牌行业影响力,推动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行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编制过程

2024年7月,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团标委)秘书处给各位委员发出团体标准立项函审单。到立项函审截止日期,没有委员提出不同意见。

2024年7月,团标委正式下达团体标准立项计划(2022年第四批)。团体标准立项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相关人员组成文件起草组,提出了文件编制计划和任务分工,并开始文件编制工作。

2024年8月:行了起草标准的调研、问题分析和相关资料收集等准备工作,完成了标准制定提纲、标准草案。

2024年8月:召开标准启动会,围绕标准草案进行讨论,并按照与会意见和建议作进一步修改。

2024年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发出征求意见。

2024年月:完成征求意见处理、形成标准送审稿。

2024年月:完成该标准审定会和标准报批稿,上报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审批。

2024年月:完成该标准发布、实施。

四、标准编制原则

认证是传递信任的重要手段,以钢铁产品质量稳定性评价标准为依据,开展中国钢铁产品放心品牌认证,能进一步凸显钢铁企业产品质量优势,快速有效地向市场和下游用户传递信心,促进实现下游行业用的放心,帮助钢铁企业培育树立放心品牌。

标准是认证的基础,为了更加科学规范地开展放心品牌认证工作,先行开展放心品牌认证依据标准研制十分重要。本文件主要为规范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产品放心品牌评价,因此本文件在编制过程中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层面和质量控制层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本文件根据GB/T29186《品牌价值要素评价》系列标准进行编制。《中国钢铁产品放心品牌评价规范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文件编制所参考的依据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行业产品或服务标准、国内或国际先进产品标准等。

五、主要技术内容

(一)文件编写格式

文件内容符合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二)关于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产品的中国钢铁产品放心品牌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认证机构对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产品的放心品牌进行评价和认证,也适用于组织内部进行自我评价。

(三)评价原则

主要围绕公平性、全面性、规范性、保密性进行评价原则设计,具体内容为:

1.公平性

评价应公平、公正,应按照工作程序和有关要求执行,各组织应独立做出判断。

2.全面性

评价实施过程应选取本文件的全部内容。

3.规范性

评价的开展应基于已有的客观数据、规范性材料或其他已被普遍接受的协议或惯例,评价依据的信息内容应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