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创造活动的有效开展研究.doc

发布:2020-12-22约4.2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创造活动的有效开展研究 【摘要】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也因此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是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许多音乐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创造活动,但并非所有创造活动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与创造活动开展的目标、方式方法因素有关,只有合理科学的创造活动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声乐艺术感和个人创作能力。笔者从初中音乐教学本体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和现阶段音乐创造活动开展现状,对音乐教学中创造活动展开的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和探寻。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造活动;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識码】A 声乐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声乐艺术人才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同表现能力相比,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具挑战性,也是现阶段我国音乐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通过创造活动来培养学生整体声乐素养是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透析: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创造活动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从音乐素养的角度来说,步入该阶段的学生,音乐能力将从儿童期本真流露向具备稳定意识的转化,这一点从童谣和中学阶段校园歌曲的特点中看出。这一阶段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和艺术感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将对音乐形成较初步的认识,建立自身的音乐审美,而音乐审美是后期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基础。 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中展开创造活动具有以下三方面意义: (一)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艺术 在创造活动中,学生专注于音乐创造和音乐鉴赏,这是学生感受艺术、体验艺术和创造艺术的过程,学生能够从艺术中获取各种情感信息和社会正能量,这对其“三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教学中的音乐创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感受声音和表达声音的能力,即是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利用艺术形式正确表达自身的能力,这能够锻炼学生表现自身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而人际交往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提高学生音乐创造力 教学中音乐创造活动的核心在于“创造”,是利用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而音乐艺术又离不开创造,因此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将对我国未来艺术水平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 二、聚焦: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创造活动难以展开的原因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我国大部分中学在音乐教学中尝试融入创造活动,但并非所有尝试都取得成功。笔者结合日常教学观察和体验,梳理出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其一,学生基础不足。 新课标改革贯彻执行的时间较短,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以传统教育模式和形式展开教学,人文教育、生本教育未完全就位。很多学生在中学以前未接受过与音乐相关的教育,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甚至很多学生连基本的音阶都不知道,他们对音乐的鉴赏仅停留在“好听”和“不好听”的阶段,对音乐的理解和音乐背后的情感表达几乎空白。而音乐又是相对复杂的艺术形式,音乐的组成元素有很多,音色、音高、音调、音长等基本元素外还有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艺术元素,而音乐创造必不可少的就是听说、辨别、感受、记忆、创造和表现几个环节,而完成前述的创造环节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生缺乏一定的音乐基础,教学中创造活动能够取得的效果也较局限,这是初中音乐教学中创造活动难以展开的第一重阻碍。 其二,学生存在个性差异。 音乐与常规文化学科一样,需要一种“灵性”,而这种“灵性”往往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但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不同的学生兴趣也不相同,有些学生喜欢音乐有些则不然,对于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来说,再美的旋律都难以将其打动。而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从懵懂无知的状态向自我意识、社会意识不断成熟的转变,使这种个性差异更加鲜明。而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活动的展开并不会因为学生个性差异而进行过多调整,教师如果在音乐教学中无法处理好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在创造活动中会有很多学生由于参与意识不强而无法融入其中,甚至成为创造活动展开的阻碍。 其三,个体和群体的矛盾。 不同于美术、舞蹈等表现艺术形式,音乐创造与表现需要更多的互动,是创作者和鉴赏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由于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河北的梆子、陕西的信天游、鼠来宝等音乐艺术形式,即音乐表现并不局限于哪一种或哪一类形式,在创造活动中既需要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又要顾及整体教学秩序,这种矛盾是音乐教学和整体教学之间的冲突。如何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又能够稳定好教学秩序是很多中学音乐教师难以妥善处理的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