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3.3《元素》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3.3《元素》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元素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元素性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发展学生的物质观和结构观。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元素的定义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理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掌握元素的性质,包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性质的关系,以及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2.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特别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变化。
-元素符号的记忆和应用:学生可能对元素符号的记忆感到困难,尤其是在书写和识别过程中。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新元素的性质或解释化学现象。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新版《化学》教材,以便跟随课堂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元素周期表图片、元素性质变化趋势图、相关化学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教学直观性。
3.实验器材:准备试管、镊子、酒精灯等实验器材,用于演示元素反应实验,确保实验安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台附近布置实验器材,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图片,如水、盐、金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问:我们如何区分不同的物质?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引出课题:元素。介绍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学科的基础。
2.讲授新知(20分钟)
-元素的概念:讲解元素的定义,强调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符号:展示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通过实例教授如何识别和书写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律: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通过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分类:讲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
-元素性质的探究:通过展示实验现象,讲解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如氧化还原反应。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元素周期表的填空题,巩固元素符号和元素分类。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性质的运用。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元素的定义、元素符号、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分类。
-回顾课堂上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加强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
-安排家庭实验,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布置预习任务,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过程,包括门捷列夫的贡献。
-元素发现的故事:讲述一些重要元素发现的背景故事,如铀、镭等。
-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列举元素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如铁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氢在能源领域的潜力。
-元素与环境保护:讨论元素在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重金属污染、塑料污染等。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化学的故事》、《元素之旅》等书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元素的历史和科学探究过程。
-观看科普视频:推荐观看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的科普视频,如国家地理频道制作的《元素之旅》系列。
-参与科学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化学实验活动,如制作简单的化学实验装置,观察元素反应。
-制作元素卡片:学生可以制作元素卡片,记录每个元素的符号、名称、原子序数和性质,增强记忆。
-探索化学现象: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蚀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研究元素分类:引导学生研究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类别的元素特点,如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等。
-分析化学新闻:关注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新闻,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设计化学实验:学生可以设计简单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