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6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情况介绍和复习建议11110.doc

发布:2017-02-19约2.61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6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情况介绍和复习建议 湖州二中 杨家恒 今年我省高考理科综合阅卷点设在杭州师范学院,本人有幸于6月10日至18日参加了这次阅卷工作,在阅卷结束时物理阅卷组大组长召集各市部分教师开了一个总结会,下面我就总结的内容及个人的理解向各位老师汇报一下。 一、网上阅卷情况介绍 1、什么是网上阅卷   网上阅卷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为依托,以实现考试评卷公平公正性原则为最终目的一种新的阅卷方式。它结合多年来传统人工阅卷丰富经验和现代高新技术,采用试卷和答卷分离的方式进行,客观题由计算机自动判分,主观题由不同的阅卷教师通过网络在计算机上对考生答卷的电子图像分别进行评分,最后再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核分和成绩校验。 2、网上阅卷的流程  (1)在印制试卷时,将试题与答卷部分分开,所有主客观性试题的作答区域都印制在答题卡上。  (2)考生在答题时,客观性试题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主观性试题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内作答。  (3)阅卷时,用高速扫描仪或专用阅卷机快速扫描答题卡。客观性试题部分计算机自动按照标准答案给分,主观性试题部分按题切割成一个个图片,由两个阅卷教师在各自的计算机上根据评分标准分别进行评分。当两个阅卷教师所给的分数差小于规定的误差值时,计算机自动取两人的平均分作为该考生这道题目的最终得分;当两个阅卷教师所给的分数超出规定的误差值时,服务器将自动将该考生该题的答题图片随机分发给第三个评阅此题的阅卷教师。  (4)所有考生的全部答题都评阅完毕之后,计算机自动合成每个考生的最终分数。为了控制阅卷教师个人阅卷的稳定性,服务器会每隔一段时间随机抽取部分该阅卷教师已阅过的答题请阅卷老师重新阅对。 3、网上阅卷的优势 网上阅卷将传统的手工方式变为科学的“多评制”,一卷二评、三评、甚至四评,有助于阅卷教师更好地把握评分标准,提高阅卷质量。 网上评卷引入有效的误差控制机制,可以实时控制误差,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阅卷公平、公正、准确的控制目标。  (3)网上阅卷改变了传统的考务管理方式,采取了试卷和答卷分离的方式和客观题、主观题统一答卷的形式,简化了答卷回收、存放、装订等环节,提高考务工作的效率,有利于答卷的安全保密,提高了工作效率。 (4)全过程采用计算机管理,减少了传统阅卷方式的人工登分、核分、合分等诸多手工环节,极大地提高了阅卷工作的效率、准确性和保密性。 (5)可以更及时有效地监控教师的阅卷质量和阅卷进度,直观地了解每一位阅卷员、每一个阅卷小组的阅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从而保证阅卷员掌握标准的一致性,确保对阅卷的管理力度。 (6)考生的各种答题信息和阅卷信息全部详细存储在计算机系统内,可以建立阅卷教师档案,进行各种数据统计分析,进一步提高命题、阅卷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该机制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合理的控制一评、二评的完全独立评阅,并通过三评和终评作保障,进一步提高了公平公正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阅卷质量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22题分析,本题分两小题,第一小题6分,第二小题11分,共17分。均分7.8分左右。 第一小题分析,本小题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对于双缝干涉原理、现象及实验的理解,把实验与干涉原理结合,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本小题的典型错误是漏选和错选。其中A、B、C三项的选择率比较高,可能的原因是这三项用到的知识为课本上出现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而C、E两项则需要对双缝干涉现象做进一步分析,所以选错的比例较高。关于本题C选项似乎有点超过高中考纲的要求,因为高中教材中讲双缝干涉是用激光来做实验,所以不需要单缝。只有在学生实验中才出现如题目所示装置,但课本中并没有介绍单缝的作用。 第二小题分析,本小题考察了各电学仪器的使用、电压表原理、电路设计、实验误差等相关知识,较全面、灵活地考察了考生对电学实验的理解。解决本题所需要的知识比较综合,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由于考题在设计时去掉了很多因素,诸如电路的调节、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等,所以题目指向性明确,考察的重点也更为突出。 电路的典型错误: 电阻错选 使用多个电阻、 电键乱用(多电键或电键无效) 采用分压接法 将电阻与毫安表串联 将伏特表与毫安表并联 将毫安表与电阻并联 用另一个伏特表测量伏特表电压 一些细节上的失误,如将毫安表画成安培表,电阻只用表示等。 内阻表达式典型错误: 把U当成电动势或在计算中使用了电源电动势 符号乱用,如用A表示电流 计算中使用了电流表内阻 把伏特表内阻当成4000Ω代入计算 2、23题分析,本题16分,均分9.3分左右,本题立意“三体现” :一为体现基础性,考查基础知识和规律;二为体现出重视物理模型构建:声波的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后的反射,声波反射具有镜像对称性;三为体现新课程理念:通过声波反射测量距离,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