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環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元检测(五)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面某国家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北部地区地理环境要素变化备受低地岛国关注的是( )
A.河流 B.地形
C.植被 D.土壤
2.与图中甲地自然环境相似,但成因不同的是( )
A.大西洋中最大岛屿
B.非洲最大岛屿东部
C.世界最大群岛国家
D.赤道穿过的所有地区
1~2.解析:图中国家为巴西,其北部的热带雨林破坏会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和水循环,以及碳氧平衡,甲地为热带雨林景观,但并不是受赤道低压影响而成的,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为印度尼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是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的。
答案:1.C 2.C
下图甲、乙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丙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长达20 m以上,据此分析完成3~4题。
3.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光热条件不同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 D.水分条件差异
4.甲、乙、丙三地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甲乙 B.气温年较差丙乙
C.雪线高度甲丙 D.年日照时数乙甲丙
3~4.解析:根据图片反映的植物特点判断出甲分布在南美洲热带草原地区,乙为热带雨林中的常见现象,丙生活在亚洲内陆气候干旱地区,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答案:3.D 4.C
如图为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关联图,读图完成5~6题。
5.莱茵河与金沙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两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⑤ B.③⑥
C.①⑦ D.⑤⑥
6.能表示云贵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为( )
A.⑤ B.⑥
C.⑦ D.⑧
5~6.解析:第5题,造成金沙江与莱茵河水文特征不同的原因主要为气候和地貌,欧洲的海洋性气候使莱茵河水量季节变化小,广阔的平原地形使河流水流平稳,而中国的季风气候使河流水量季节变化明显,且横断山区的地形使金沙江等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故第5题选C。云贵高原岩溶地貌的形成与水的侵蚀作用联系密切,故第6题选B。
答案:5.C 6.B
读山地垂直带谱,据图中信息,回答7~8题。
7.可能位于温带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四座山峰所在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甲、乙 B.乙、丙
C.丁、丙 D.丁、甲
7~8.解析:读出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基带的类型,可判断其分布的纬度高低,基带类型与当地大陆水平自然带是一致的,甲山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应位于亚热带,乙山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应位于温带,丙山基带为针叶林,位于亚寒带,丁山基带为苔原,应位于寒带,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与纬度有关,纬度低,昼夜长短变化小,纬度高,昼夜长短变化大。
答案:7.B 8.D
读下列“甲、乙两地植被分布图”,完成9~10题。
9.影响甲、乙两地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光照和热量 B.地形和降水
C.地形和热量 D.降水和光照
10.甲地的阔叶林主要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9~10.解析:由两图的经纬网判定甲为台湾岛、乙为非洲,甲图中有台湾山脉,受地形影响,植被垂直变化明显,由山麓到山顶随气温下降,呈现由亚热带到温带、亚寒带的变化。乙图植被呈现由森林到草原、荒漠的变化,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台湾岛的阔叶林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9.B 10.B
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地区可见到该种森林带的是( )
A.南欧 B.澳大利亚
C.加拿大 D.格陵兰岛
12.造成图中①、②两地该种森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11~12.解析:从图中看出该森林带在水平方向上位于60°N附近,由此可确定其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故第11题选C。图中①、②两地所处海陆位置不同,纬度相同,受水分条件的影响,①分布上限高于②。
答案:11.C 12.B
读下面四幅区域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乙、丙、丁所在地均可看到的自然景观为( )
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
14.其中非地带性特点最突出的是( )
A.甲岛北部 B.乙半岛南部
C.丙岛东部 D.丁平原西部
13~14.解析:结合经纬网及轮廓读出甲~丁分别为伊里安岛、马来半岛、马达加斯加岛、亚马孙平原,可知第13题选C。马达加斯加岛纬度较高,其东侧热带雨林的出现是由于地形及洋流的作用,故第14题选C。
答案:13.C 14.C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