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pdf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摘要]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这种联系有必然和职业岗位密不可分,主要体现为职业教育具有的人本性、生产
性、职业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职业教育本质特点的研究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
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本质特点生产性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为了某类“学科”的研究,而是为了社会某一“行业
岗位”的需要,就是学成之后能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社会培
养有一定适用范围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一、人本性
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人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本性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的本质特征所在,任何教育的本质都是对生命
的关怀、人性的关怀,正是基于此,赋予教育以神圣的使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
征当然也具有人本性。
以人本性为宗旨,职业教育不仅着眼于提高人的专业技能,满足人的生存就
业的需要,使个体的人有业可做,有事可为,生活充实,生存无忧,而且还关注
人的更高层次的发展的需要,它通过对人的综合能力开发,使个体的人的人性更
为丰满,人格更为完善,人生更为完美。21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
趋势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各国都普遍受益。世界发展中的不平衡差距越
来越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国与国之间形式上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实质上是
人才的较量,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支21世纪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
才是基础教育后的教育尤其是面广量大的职业教育的任务。现代科技发展表明,
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点是,大多数人将从事信息的管理和生产工作。由于知识不
断更新进步,产品日益复杂,市场则日益显短暂,相应地,人们的职业周期变得
短促,同时,人们的职业选择面也随之扩大,据统计,美国7100万劳动在现工
作岗位的平均时间只有4.2亿年;英国制造业的职工每年变动30%-40%;法国劳
动力每年有20%的人改变工种。显然,在这种形势下,仅具备单一专业岗位素养
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经济发展表明,倘若仅从生存就业角度认识职业教育的基本
特征,必然有失偏颇。因为这容易引起只注重单一岗位需求,忽视职业类群需求,
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全面素质培养的现象,造成职教培养目
标的偏离。在经济信息和社会全球化的当今时代,现场工作是复杂而多变、综合
而模糊的。企业希望职业教育人才既精于技术,又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既
能扮演宏观决策的执行者,又能扮演微观执行中的现场决策者和组织者。显然,
单一的技能训练远远无法满足这种高度综合的工作需要,这就要求职教学生在专
业实践的基础上,具有灵活适应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是准劳动者适应
未来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能力。它包括综合知识能力、综合技
能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当今社会,“活到老”、“学到老”实施终身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传统教
育认为,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全部教育的完成,所学到的
知识可以满足一生工作的需要。然而,在20世纪下半叶开端并将在本世纪深入
展开的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使学科分化和综合趋势加剧,知识更新周期缩
短,职业流动加快,过去的终结性教育不能满足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终身教育
便成为发展之必然。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的目的有了更丰
富的内涵。它已从开始的进行单一的职业培训、为企业输送急需的技术工人为目
的向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的更广泛的教育目标演进,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受教育者
基本的职业技能(学会做事)、还要教会他如何发展他的职业技能(学会学习);
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有能力从事某种职业,还要使他有能力融入社会(学会与人相
处)。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得以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会做
人)。
二、生产性
众所周知,任何社会要发展,必须从事生产,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基本点。而职业教育正是基于社会生产建设需要为生产建设培养人才的一种教
育,生产性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
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人才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处于
一定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需要相应的社会人才结构的支撑。大工业之前,生产
系统和生产过程的相对简单使个体手工业者有可能承担生产的所有环节随。着工
业化进程的推进,生产系统和生产过程越来越复杂,产生了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
分工,并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