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权稳定性、土地流转与农地资源持续利用 - 经济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俞 海等 :地权稳定性 、土地流转与农地资源持续利用
地权稳定性 、土地流转与农地资源持续利用
ab a c d a
俞 海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Loren Brandt 张林秀
(a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b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c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农经与资源系 d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系)
内容提要 :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 、土地流转等农地产权制度对农地资源的影响一直是
农村经济改革和农地制度绩效评价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建立土壤肥力变化
的社会经济及政策影响因素模型 ,利用 6 省 15 县市 180 个样本地块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
期和 2000 年的土壤实验数据 ,结合同时期这些样本地块所在生产小组的社会经济调查数
据 ,对于地权稳定性 、农户间非正式土地流转等社会经济及政策因素如何影响农地土壤的
可持续生产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稳定的土地使用权有助于改善农
地土壤的长期肥力 ;农户之间的非正式土地流转容易造成农地土壤长期肥力的衰退 ,但对
土壤的短期肥力无显著影响; 同时 ,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提高并没有引起农地土壤肥力的
损耗 。
关键词 :地权稳定性 土地流转 土壤肥力变化
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中国上世纪末最
成功的经济改革政策和制度安排之一 。这次农地制度历史性变革的成就主要在于它极大地调动了
( )
农民的生产热情 ,从而提高了农业和土地生产率 Lin , 1992 ; Huang and Rozelle , 1996 。然而 ,过去
20 多年间 ,土地使用权的不稳定以及土地交易权不完整是中国农地制度安排中的显著特征 ,它们
分别表现为土地的频繁调整和农户间的非正式土地流转 。一般认为 , 明晰的产权可以提供激励解
决自然资源利用中的外部性问题 。对土地而言 ,产权的不稳定性和不完整性将会导致资源的退化
(Otsuka et al ,2001) 。但是 ,过去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权与土地生产率 、农户投资、肥料施
( )
用等方面 朱民等 ,1997 ;姚洋 ,1998 ,2000 ;Li et al . , 1998 ;Liu et al . , 1998 ;何凌云和黄季焜 ,2001 。
由于数据方面的限制等原因 ,在农地制度的影响评价研究中 ,很少有人对地权稳定性 、土地流转等
如何影响农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生产能力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 。本文的目的是利用微观层次的土
壤肥力数据以及社会经济调查数据 ,通过建立土壤肥力变化的社会经济及政策影响因素模型 ,定量
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来地权稳定性以及土地流转等因素对农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为改善土壤
资源的可持续生产能力提供实证依据 。为实现上述 目标 ,本文组织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是研究的基
本假定和模型 ;第二部分是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第三部分分析模型估计结果 ;最后是基本结论和
政策建议 。
( ) ( )
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势群体项 目 、美国科学基金 、中科院知识创新项 目 KZCX2 - 413 的资助 。陈锡
文 、牛若峰、柯炳生 、李周 、冯海发、汪三贵和胡瑞法研究员等对本文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和意见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史
学正研究员为本研究提供了基础的土壤数据 ;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秦萍 、王玄文 、张依缸 、白军飞和杨军参加了本研究
的乡村及农户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 ,在此一并表示诚挚感谢 。当然 ,文责作者自负 。
8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