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沾益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沾益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
高一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命题人:吴二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
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 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3.表1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4.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
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5.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
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6.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
一现象反映了( )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7.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
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 形成重利轻义的观念 B.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提高
C. 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郡县
8.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
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9.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
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10.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11.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12.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
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13. 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