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学习主题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15课 国共合作抗日 第16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1.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开始于
A.1931年 B.1932年 C.1935年 D.1937年
2.“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3.右图所示的博物馆坐落在
A.沈阳 B.北京 C.南京 D.上海
4.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曾传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所反映的东北人民的苦难历史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5.右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6.“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二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达首童瑶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7.19.二十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8..“‘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全境沦陷始于
A.西安事变 B.台儿庄战役 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
9..“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A.华东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东北地区
10.“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松花江上》时刻告诫着我们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距今
A.70年 B.80年 C.90年 D.100年
11..“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皇帝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义的诏书,且学生必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況最可能发生于下列何时何地?( )
A.1915年的台北 B.1920年的香港 C.1940年的沈阳 D.1945年的重庆
12.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3..“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致张学良密电。密电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4..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全面反攻阶段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15.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正义战争中,促成国共合作抗日局面,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 渡江战役 B. 西安事变 C. 五四运动
16.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谈判
17.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A.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
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8.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的爱国将领是
①张学良 ②杨虎城 ③李宗仁 ④傅作义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