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望诊111幻灯片.ppt

发布:2016-08-09约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望排出物 望排出物变化总的规律是: 凡色白、质稀者,多属虚证、寒证; 凡色黄、质稠者,多属实证、热证。 一、正常小儿指纹 在食指掌侧前缘,隐隐显露于掌指横纹附近,纹色浅红,呈单支且粗细适中。 二、病理小儿指纹 1.三关测轻重 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 指纹显于风关——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指纹显于气关——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指纹显于命关——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指纹直达指端(透关射甲)——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2.浮沉分表里 指纹浮而显露——病邪在表 指纹沉隐不显——病邪在里。 3.红紫辨寒热 指纹偏红——外感表证、寒证; 指纹紫红——里热证; 指纹青色——疼痛、惊风;   指纹淡白——脾虚、疳积; 指纹紫黑——血络郁闭,危重。 4.淡滞定虚实 指纹浅淡而纤细——虚证; 指纹浓滞而增粗——实证。 舌  诊 一、舌的形态结构 舌体,按部位分舌尖、舌中、舌根、舌边。 上面—舌背(面) 舌根(人字界沟之后) 舌体 舌尖(舌体的前端) 舌中 (舌体的中部) 舌根(舌体的后部、人字沟之前) 舌边(舌两边) 下面—舌底 舌苔: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脱落细胞、食物残渣、细菌、黏液等形成。 舌质:是指舌的肌肉组织,为脏腑气血之所荣。诊察脏腑的病变。 二、舌诊原理 (一)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心开窍于舌,可反映心脏和心神的情况。 脾——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脾开窍于口。 肝——藏血,主津,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肾——足少阴肾经挟舌本。 (二)脏腑的病变反应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三、舌诊方法和注意事项 1.患者取正坐姿势,要尽量张开口,自然舒展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尖略向下,舌面展开 2.舌尖 —舌中—边—根。先看舌质,再看舌苔。舌质看舌的颜色、光泽、形质及动态以及舌下脉络。舌苔主要看有无苔色、质及分布状态等。 3.注意事项 光线影响:应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 染苔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如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 四、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特点: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即舌体柔软灵活,色淡红而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说明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舌象的生理变异: 1.年龄性别因素 2.体质禀赋因素 3.气候环境因素 五、望舌质 (一)舌色 1.淡红舌 【舌象特征】舌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气血调和,常见于正常人或病轻。 2.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的,白色偏多红色偏少。全无血色者,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气血两亏或阳虚。枯白舌主脱血夺气。 若淡白湿润,而舌体胖嫩——阳虚水泛; 淡白光莹瘦薄——气血两虚 3.红舌 【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人的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 【临床意义】实热、阴虚 若舌鲜红而起芒刺,或裂纹,兼黄厚苔——实热证。 若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虚热证。 4.绛舌 【舌象特征】较红舌更深的红色,或略带暗红色。 【临床意义】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血液浓缩—绛舌 舌绛干燥,有芒刺、裂纹——里热炽盛; 舌绛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 5.青紫舌 【舌象特征】全舌呈紫色,或局部现青紫斑点。 淡紫舌—舌淡而泛现青紫(由淡白舌发展而来); 紫红舌—舌红而泛现紫色; 绛紫—舌绛而泛现紫色(由绛红舌发展而来); 斑点舌—舌体局部出现青紫色斑点、大小不等,不高于舌面。 【临床意义】主血行不畅 舌绛紫,干燥少津——热毒炽盛,气血壅滞 舌淡紫,湿润或青紫——阴寒内盛,寒凝血瘀 全舌青紫而暗或有瘀点、瘀斑——血瘀证 (二)舌形 1.老、嫩舌 【舌象特征】 老是舌质纹理粗糙,坚敛苍老,色较暗。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是舌色与舌形的综合体现。 【临床意义】老舌属实证,嫩舌属虚证。是辨别虚实的主要指标之一。 2.胖、瘦舌 【舌象特征】舌体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为胖大舌。 舌体肿大满嘴,甚至不能闭口,为肿胀舌。 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为瘦薄舌。 【临床意义】胖大舌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瘦薄舌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3.点刺舌 【舌象特征】点,突出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星点。大者为星,称红星舌;小者为点,称红点舌。刺,是指舌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称为芒刺舌。点刺多见于舌尖部。 【临床意义】脏腑热极,血分热盛之故。 据芒刺出现的部位,还可分辨热在何脏,如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