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加工基础》实验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 料 加 工 基 础
实 验 指 导 书
刘 勇 张凌峰 编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 09
学 生 实 验 守 则
1、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要求。
2、到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制度和纪律,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3、实验时,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做好实验。注意培养自己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4、必须尊重指导教师的指导,注意人身安全,爱护仪器设备。如发生事故,应立即向指导老师报告。
5、爱护公共财物,除本实验所用的仪器外,不得动用其它设备。
6、实验完毕后,必须将实验现场及仪器设备整理干净,恢复原状。在实验记录送交指导老师检查签字后,经指导老师同意,方可离开实验室。
7、试验目的和要求,认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送交指导老师批改。
目 录
实验一 粉末的制取和成形实验 2
实验二 砂型铸造及合金流动性的测定 4
实验三 压力加工实验 7
实验四 手工电弧焊实验 9
实验五 化学镀Ni-P实验 11
实验六 焊接接头组织和缺陷观察 13
实验一 粉末的制取和成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球磨法――机械研磨法制粉的方法。
2、通过成形过程,加深对粉料处理、粉末压制过程及其力的分析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内容
在粉末冶金过程中,包括制粉、成形、烧结以及烧结后的处理几个步骤。
制粉方法主要有:固态金属或合金化合物由固态转变成粉末的方法,其中用得较为普遍的有还原法、机械破碎法;或由液态转变成粉末的方法,典型的如雾化法;或由气态转变成粉末的方法,如金属蒸汽冷凝法、羰基物热离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气相氢还原法等。本实验采用机械破碎法中的球磨法制粉。
成形是粉末冶金工艺过程的第二道基本工序,是使金属粉末密实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孔隙度和强度的坯块的工艺过程。成形分普通模压成形和特殊成形两大类。模压成形是将金属粉末或混合料装在钢模内压制成形。
三、实验用设备及工具
1、设备及工具:球磨机、液压机、钢模板、标准筛网、天平等;
2、材料:高碳钢(或铁合金)
四、实验步骤
1、将高碳钢物料装入球磨机筒体中。一般装料量取约为筒体容积的20%或在球体的装填系数为0.4-0.5时,装料量以添满球间空隙稍掩盖住球体为好。
2、 开动球磨机以适宜转速进行粉磨;
式中,为球磨机筒体临界转速,R、D分别为球磨机筒体的半径和直径。
3、粉磨结束后,将粉末用标准筛网过筛,得到所要求的颗粒大小的粉末,制粉过程结束。
4、对粉料按要求进行成形前是一些处理,包括退火、筛分、混料、制粒、加润滑剂等。
5、将处理后的粉料称重后倒入膜具内,在液压机上按一定压力对粉末进行压制成形,得到具有规定形状、一定压坯密度的压坯。
五、实验结果分析
1、在球磨过程中,要求球磨机筒体以适宜转速运转,为什么?
2、影响球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成形过程中,为什么要求金属粉末要有一定的压坯强度?压坯强度是如何测量和计算的?
实验二 砂型铸造及合金流动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目前在生产和科研中应用最多的、使用螺旋形试样测定合金流动性的实验方法;
2、通过对不同合金、不同浇铸温度和充型压头的流动性进行测定,来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合金流动性概念。
二、实验原理
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和流动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液态合金的流动性是指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是金属的铸造性能之一,它与合金的成分、熔点、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有关;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它首先取决于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同时又受铸型性质、浇注条件和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凝固潜热大者流动性好:因为在相同的散热条件下,放出的结晶潜热越多,维持液态的时间越长;
结晶范围宽的合金流动性较差:因为两相中的固相阻碍流动,特别是垂直型壁生长的颗粒状晶造成粗糙的流动摩擦面,并缩小了有效流动断面;而在恒温下结晶的合金凝固结晶时,在型腔中凝固过程中在型壁上已结晶的固体层的内表面比较光滑,液态合金在其中流动阻力小,故流动性好;
同种合金熔融的过热度愈大流动性愈好;因为在相同的散热条件下,过热度愈大,维持液态的时间愈长;
铸型材料方面,导热性好或热容量大的铸型液态合金在其中的流动性就差:因为液态合金在此铸型中,散热较快使它过早失去流动能力,如液态合金在金属型中流动能力比在砂型中差,就是由于金属型可使液态合金迅速降温,使铸件收到激冷;铸型表面光滑者,流动性好;浇筑系统和铸件结构愈复杂、壁愈薄,流动阻力愈大,流动性愈差;直浇口压头愈高则流动性愈好;因为压头高静压力大,液态合金在铸型中的流动速度就增大,在相同时间内,合金充满型腔的能力就越强。
在生产中,特别是薄壁复杂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