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文阅读答题术语和技巧.doc

发布:2017-06-06约2.9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文阅读答题术语及技巧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 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