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恒定电流》全章课件.ppt

发布:2017-06-14约1.89万字共17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恒定电流》 制作:李文军 2.1《电源和电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 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雷鸣电闪时,强大的电流使天空发出耀眼的闪光,但它只能存在于一瞬间,而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却能持续发光,这是为什么? 一、电源 小结:形成电流的条件 (1)存在自由电荷   金属导体——自由电子 电解液——正、负离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当导体两端存在电压时,导体内建立了电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源的作用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的电流. 我们在上一章中曾经得出结论:在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场强为零,导体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零(等势体).这与我们现在的说法有矛盾吗?为什么? 导线内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尽管这些电荷也在运动,但有的流走了,另外的又来补充,所以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电场的分布也稳定。-----恒定电场 恒定电场 、恒定电流 (1)电流为标量,电流虽有方向但是标量 (2)电解液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方向虽然相反,但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是相同的,此时q为正电荷总电荷量和负电荷总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 例1 某电解池,如果在1s中内共有5.0×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5.0×1018个一价负电子通过某横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横截面的电流强度是多大? 例 2 有一条横截面积S=1mm2的铜导线,通过的电流I=1A。已知铜的密度ρ=8.9×103kg/m3,铜的摩尔质量M=6.4×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62 × 1023mol-1,电子的电量e=-1.6 × 10-19C。求铜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 解:设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是v 四、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推导: 思考题 如果认为电子的定向运动速率就是电流的传导速率,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否相符?怎样解释? 三种速度的区别 1、形成电流的条件: (1)存在自由电荷(2)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2、电源的作用:提供持续的电压 3、导线中的电场: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和导线平行. (恒定电场) 4、恒定电流: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5、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1)定义式 I=q / t (2)金属导体中电流的计算式 作业: 课后T2、T3 2.2 电动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动势的定义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电动势的概念,对电动势的定义式的应用。 2、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2.3《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理解电阻的定义式,掌握欧姆定律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流与水流的类比,培养学生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2.掌握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方法,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通过电流产生的历史材料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知识规律的形成要经过漫长曲折的过程,培养他们学习上持之以恒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如图所示的U—I图像中,直线I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连接成闭合电路,由图像可知(?A?D )????? ?A.R的阻值为1.5Ω?B.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为0.5Ω?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3.0w? D.电源内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