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经济学知识.pdf

发布:2024-09-09约3.73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经济学知识--第1页

第一章教育经济学概论

一、教育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教育的经济功

效和经济条件。它从教育活动具有经济意义的观点出发,分析教育与经济相互制约的关系,

并探讨加强教育系统的社会功能和工作效力以达到提高教育成果的经济效益和促进国民经

济节约增长的目的。

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归纳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经济分析法(效

率研究、成本-收益分析)

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

经济学假设--稀缺、经济人(理性、利益、最大化)。

教育学假设--人可以改变、人具有教育性。

四、经济学基本理论与范畴:

1、资源稀缺问题。经济学把资源问题归结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如何生产?产品

为谁生产?谁作出经济决策?以什么方式作出经济决策?这六个问题是资源配置的核心问

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选择就形成了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以计划为主配置资源:劳动力资本消费品

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价格信号对三种主要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2、经济主体及其约束

经济人假设

市场

3、价格如何配置资源:

资源稀缺——效率

为谁生产——谁出得起价(均衡价格)

生产什么——市场价格变动来传递信号

怎么生产——如谁当农民

生产多少——由均衡数量决定

价格的自发调整能使得供需均衡,避免了资源浪费。

五、市场

1、买与卖——需求与供给

2、需求量的决定因素:价格(负相关)收入(正常商品正相关、低档商品负相关)相关

商品价格(替代品正相关、互补品负相关)嗜好预期(收入、价格)

供给量的决定因素:价格(正相关)成本(负相关)技术(正相关)预期卖者人数

3、供给与需求的结合——均衡点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过于求。供给者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销售量。

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供不应求。买者愿意提高价格以免买不到商品,而卖者可以提

高价格而不会失去销售量。

4、消费者剩余:愿意支付的价格超过实际支付价格的部分。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实际出售商品的价格超过愿意出售价格的部分。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合计就是社会福利。

5、需求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

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使得需求更有弹性的因素:

奢侈品

具有大量可替代性的商品

市场定义越窄(市场范围越小)的商品

教育经济学知识--第1页

教育经济学知识--第2页

更长期的时间

一般可以用需求曲线的平坦和陡峭程度表示需求价格弹性大小

6、需求收入弹性:一种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百

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衡量。

正常商品——需求收入弹性为正。正常商品需求量和收入正相关。

低档商品——需求收入弹性为负。低档商品需求量和收入负相关。

正常商品中生活必需品收入弹性小,而奢侈品收入弹性大

7、供给价格弹性:一种商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衡量。

沿着一条既定供给曲线的供给价格弹性并不是不变的。

数量低时,价格的轻微上升会刺激供给量大量增加,因为生产设备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因此,

价格弹性大。

数量高时,价格大幅度上升可能只引起供给量小量增加,因为生产设备处于充分利用状态。

因此,价格弹性小

8、教育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