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3.ppt

发布:2017-02-19约2.56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要正确描述实验现象,一是用语要准确。要注意“烟”和“雾”、“光”和“火焰”的区别。二是不能用结论代替现象。如描述蜡烛燃烧生成物的现象,不能用结论“生成了二氧化碳”代替“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八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研究内容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2.对比是化学实验常用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变量,除要比较的变量因素外,其余变量都应控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3.探究某种气体的成分时要掌握气体的有关性质: (1)检验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氧气,用燃着的木条。 (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 知识点一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1.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 2.观察变化时要对物质在变化前、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知识点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能用小刀轻轻地在蜡烛表面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_____。把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4.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的温度最高。 实验 变化中 变化后 小 小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知识点三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5.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发现: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______,但__________和________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低。 高 二氧化碳 水蒸气 1.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操作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2.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蜡烛,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放热、有黑烟 D.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过程 C B 3.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实验(如下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 A.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B.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口 D.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D A 5.收集呼出气体的正确操作是( ) A.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从上往下直接盖住瓶口 B.收集好呼出的气体,迅速从水中取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C.将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D.集气瓶集满气体后,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6.(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_,木条燃烧越旺,说明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 C 二氧化碳越多 复燃 氧气越充足 熄灭 7.(2014,北京)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8.小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图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 D 9.关于“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得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