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之年北京奥运市民教育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决战之年北京奥运市民教育的研究
北京奥运会市民教育工作是指围绕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针对奥运会举办和协办城市的市民在奥运会赛事进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完成的不同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奥运组织与管理知识、专业技能、奥运文化、基础外语、基础助残、文明礼仪、公民道德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活动,最大范围地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奥林匹克文化,让“奥林匹克风”风靡北京,吹遍全国。
一、当前北京奥运市民教育工作的进展状况
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不到半年的关节点上,北京市的市民奥运教育工作在首都各界的密切关注、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呈现出科学分析形势任务、准确判断工作重心、合理把握总体进度、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基础建设基本就绪、整体态势持续向好的态势。具体表现如下:
1.健全组织管理,成立具有高效执行力的领导机构
2005年4月,根据《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成立北京奥运培训工作协调小组,统一指导协调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培训工作。协调小组由北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中残联、教育部、首都文明办、北京团市委等20余个成员单位组成,其职责主要是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工作协调,为奥运教育培训工作建立了一个责任明确、分工合理、通力合作、执行有力的网络。
2.创建文明工程,为奥运市民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抓手
(1)三个突破口:文明赛场、文明出租车、文明乘客。
(2)四大工程: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文化建设推进工程、城市景观营造工程、社区动员志愿培训工程,这四大工程都和社区紧密联系,极大地推动了社区安定、有序、和谐建设的进程。
(3)五大文明行动:一是叫响一个口号:“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二是做到两个提升: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三是坚持三个“重”:抓住重要时机,结合重大赛事,举办重点活动;四是树立四优目标:倡导优雅言行,建立优良秩序,培育优质服务,建设优美环境;五是实施“五大文明行动”:优雅言行――迎奥运礼仪文明行动、爱护市容――迎奥运环境文明行动、排队礼让――迎奥运秩序文明行动、热情懂行――迎奥运赛场文明行动、诚信优质――迎奥运服务文明行动。
(4)八项任务:开展文明风尚宣传普及活动、实施赛场文明工程、实施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工程、开展奥运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改善工程、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推进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
3.明确施教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对大学生强化奥运教育。自2007年3月北京高校奥运工作推进大会召开以来,高校奥运工作办公室积极落实高校系统承担的奥运教育培训任务,牢牢把握“抓机遇、促发展,作贡献、留遗产”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卓有成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全员、全面的奥运教育。
(2)对中小学生普及奥运教育。在青少年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倡导奥林匹克精神与理想,传播奥林匹克知识,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办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北京2008奥运教育工作正按计划顺利推进,面向全国4亿青少年,50万所中小学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3)对社区民众进行奥运教育。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北京市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措施,采取课堂教育、宣传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加强奥运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人文素质,体现出人文风采、大众参与和教育实效。
4.借助媒体网络,打造全方位的立体宣传模式
为增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平面媒体开展全方位的宣传。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电台等各有关媒体,中央及北京市属各报刊(包括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报刊)都开辟了奥运宣传专栏,每天见报、听声、上荧幕。各媒体还不间断地向民众介绍各国举办奥运会时的文明之风;以名人访谈、运动员日记等多种形式,唤起群众“建首善之区、树文明之风”的自尊心和责任感。
二、深入推进北京奥运市民教育的对策与途径
我们认为,要达到较为理想的目标,将北京奥运会市民教育工作做得更好,需要进行普遍的、适度的、有效的、富于针对性的教育。
1.普遍的教育
我们认为,普遍的教育应该包含“空间上的普遍性”和“时间上的普遍性”两个层面。
(1)所谓“空间上的普遍性”是指对奥运的宣传教育应尽可能关乎每一位市民,使之在形式上成为“国民教育”。
(2)所谓“时间上的普遍性”是指建立奥运市民教育的长效机制。奥运会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市民教育的结束,公民道德修养、文明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应做好规划,建立市民教育的长效机制。
2.适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