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 班级 考号
选择题(1分×25=25分)
1、下列成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
A量力而行 B怨天尤人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2、人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而不能不顾自身条件实现发展。这个观点表明( )
A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B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C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D人不能改善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3、在发展经济,生产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和保护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是(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承认社会的客观性
C承认世界的本质 D承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表明( )
A必须发挥人的能动性 B物质能够被创造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5、在对待人际关系上 ,积极的态度表现为( )
①合作 ②接纳 ③和睦 ④和谐 ⑤排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6、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具有具体的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7、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和逆境的要求的是( )
A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B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C要有坚定的信念 D要求我们以消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8、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C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D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9、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
A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 B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C事物上升的变化和发展 D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涵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1、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 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 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12、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孤立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
13、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 )
A规律是永恒的 B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利用的 D规律是不可能被创造的
14、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 )
A能够改变环境 B有心理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 D能反映外部事物
15、“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 )
A客观规律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B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最佳效果
16、“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其中包含的辩证法原理是( )
A意识对物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发展是变化,变化是发展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建设就能取得成功
17、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18、下列体现矛盾双方向对立面转化思想的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多难兴邦,居安思危
C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D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9、“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