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吴汉良理工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
班别: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 × × √ √
(1) 哲学上讲的运动,仅指地球上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 揠苗助长是人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3)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 鸡蛋因适当温度而变小鸡,石头却不能,这说明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5) 现象和本质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东西。
(6)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被创造。
(7) “脸无三两肉,心狠手又毒。”凭看面相,一眼就看出人的本质。
(8)“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明人不能道听途说,要相信亲眼看到的东西才是事实。
(9)“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适度。
(10)“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发展的观点。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c)。
A.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d)。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
3、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4.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5.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是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6.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b)。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7.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b)。
A任何事物都有不可知性 B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8、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是(b??)?
A、个人的主观条件???????? B、人生的客观实际???
C、个人的主观愿望????? ???D、客观的历史条件???????????????
?9、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
A、运动??? ???B、静止? ??? ????C、时间??? ??D、空间
9、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c?)?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运动形式之间没有联系性?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0、人的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是(?b??)?
人际交往户????????B人际关系?????C、人际和谐?????D、人际沟通?
11、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a??)?
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B、对立的关系?
C、相互排斥的关系??????????????? ?D、两者毫无关系
12“纸上得来终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1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说明 (d)
A.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B.?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D.夸大了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