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GERD) 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006 年和2007 年我国发布了GERD 的诊治指南,对指导 GERD 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 GERD 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出现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 GERD、PPI 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本病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 Delphi 程序。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 Medline,Embase,Cochrane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 6 级:A+为非常同意,A 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为完全不同意。相应证据等级分为 4 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 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30 项。以下对各部分的共识意见进行分项阐述。症状1. 烧心和反流是GERD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 A+占 93.33%,A占6.67%;证据等级为高质量)。根据我国 2006 年 GERD 共识意见,烧心定义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
尽管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可,且在2006年全球共识及我国共识中均明确指出,烧心和反流是 GERD 最常见的典型症状,但是由于诊断 GERD 缺乏金标准,所以目前尚无在人群中应用的客观的反流证据,如采用 pH 监测和内镜检查等评价烧心及反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系统回顾提示,烧心和反流诊断食管炎的敏感度为30%-76%,特异度为 62%-76%。在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队列研究或临床随机研究中发现,烧心和反流是存在病理性食管酸暴露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研究提示,我国人群中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西方人群,其原因除了人种、饮食差异外,还包括语言表达的差异。中文并无“烧心”一词,中国患者对反流的理解与西方也存在差异。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的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占46.67%,A 占40.00%,A-占13.33%;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部分GERD患者并无烧心及反流的症状,可表现为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不典型症状。Eggleston 等1392例GERD患者中发现,除烧心和反流外,尚可表现为腹胀、上腹痛、早饱和胸痛等。Gerson 等的系统回顾分析 了 8 项GERD 的流行病学研究,共纳入了 30384 例研究对象,其中GERD的发病率为20%-40%,这 些GERD 患者中上腹痛、餐后饱胀感、早饱和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占 21%-63%;而且部分合并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在应用 PPI 后症状可获得缓解。我国南方地区的一项研究提示,不伴有烧心和反流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约 1/3 存在异常食管酸暴露,其中在上腹烧灼感患者中的比例最高,且PPI 治疗有效。我国 GERD 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GERD患者胸痛及上腹痛的比例分别为 37.6%及 35.5%。西班牙一项大型调查纳入了 2500 例研究对象,发现 GERD 患者中的不典型症状常见,包括胸痛、吞咽困难、消化不良、嗳气和癔球症。3. 胸痛患者需先排除心脏因素后才能进行胃食管反流评估(推荐级别A+ 占73.33%,A占13.33%,A-占13.33%;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胸痛为反流的不典型症状。2006 年蒙特利尔共识意见提出,胃食管反流可引起类似于缺血性胸痛的表现,并不伴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因此,在进行胃食管反流的评估(包括食管反流监测及PPI试验)前需先排除心脏因素。澳大利亚的一个人群研究提示胸痛的发病率约为 15%。其他西方国家的研究则提示非心源性胸痛在人群中的比例达 25%。我国香港地区的人群调查发现胸痛的发病率为 20.6%,其中约 51.0%为非心源性胸痛。一项 Meta 分析纳入了 24849 例受试者,提示非心源性胸痛的发病率约为 13%,发病率与性别和年龄无关。非心源性胸痛以胃食管反流为最常见的病因,其他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胡桃夹食管也是可能的病因。4. G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