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学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发布:2025-04-04约1.55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学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成见是固定的主观看法。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球的一隅,只有寥寥无几的知交。我们的见解不可避

免地涵盖着要比我们的直接观察更为广泛的空间、更为漫长的时间和更为庞杂的事物。正如目前,媒体大

量的报道并不真实且带有主观偏见,对公众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产生了很大诱导。因此,公众很容易产生

成见。我们的见解也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即使是目击者,也不可能再现事件

的全貌。经验似乎表明,他本人会对事后减弱了的现场印象做些添枝加叶的处理。绝大多数事实似乎都在

某种程度上经过了有意加工。一篇报道乃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其中那个目击者的角色总是带有

选择性倾向,通常还会带有创造性。

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我们一眼

就能认出早已为我们定义好的自己的文化,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所给定的、我们所熟悉的方式

去理解。

在哥廷根曾召开的一次心理学会议中,主办方预先安排了一场“事件”:突然,会议厅大门被人撞开,

一个小丑冲了进来,一个持枪者在后面狂追。他们在大厅中央停下厮打。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20秒钟,

“演员们”离开大厅。会议主席要求在座各位当即写出一篇报告。在交上来的40篇报告中,关于主要事实的

错误低于20%的只有1篇,有14篇的错误为20%~40%,有12篇达40%~50%,有13篇高达50%以

上。而且,有24篇纯粹杜撰了10%的细节描述,有10篇的杜撰率高于10%,低于10%的只有6篇。

这样,40名老练的旁观者针对刚刚发生在眼前的这一事件写出了一篇很负责任的报道,却使大多数人

了解到一次并未发生的事件。那么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们看到了自己对这场打斗的成见。他们在自己

的生活经历中,全都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打斗的印象,而这些印象仍在他们眼前晃动。

现代生活匆匆忙忙,五光十色,一些实实在在的差距使人们有了隔阂,既无时间也无机会进行密切交

流,我们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成见去填补剩下的画面。我们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模样,在亲

身经历之前就可以对绝大多数事物进行想象。而且,除非所受的教育能使我们具有敏锐的意识,否则这些

先入之见就会强烈影响到整个感知过程。

假如没有切实可行的规则,那么,人为了进行观察而接受预见的习性,会导致错误而不会带来便捷。

问题出在成见的性质和我们运用成见时的那种轻信,而这些规则最终要取决于构成我们生活哲学的各种样

板。假如我们的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应当按照我们的某种法则去运行,那么我们就很可能会喋喋不休地根

据我们的法则去描绘世界。但假如我们的哲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这个世界无关紧要的一分子,他

的智力程度充其量也只能理解一张粗糙的观念网络的度相,那么,当我们使用成见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

那不过是些成见,就会迅速地控制它们,就会愉快地校正它们。而且,我们还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我们

的观念始于何时、始于何处、如何被我们继承、我们为什么接受。一切有用的历史都是以这种方式得到澄

清的。

(摘编自沃尔特·李普曼《成见》)

材料二:

在李普曼看来,成见“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当人们在面对外部世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时,成见就像是一把标尺或者一个准则,人们以这个为参考去处理解决问题。成见是一条捷径,它用有条

不紊的方式替代了纷繁的现实中混乱的状态,对人们的自尊心也起到保护作用。成见包括了人们很多的情

感因素,比如价值观念、期望、态度和自身的权利。但每一种成见自身都存在盲点,这个盲点有时会遮掩

住事实,使人们不那么容易看到事情本质。正如李普曼所言,“这个盲点会掩盖某种事实,但如果认识到

这一点,那么就可以控制成见所诱发的危机。”

李普曼认为“成见”消极的一面带来的影响很大,人们带着固定成见对某一社会群体持有偏见。比如,

在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