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牙鲆优势腐败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鲜度变化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3-10-25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牙鲆优势腐败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鲜度变化研究的中期报告 一、项目背景和研究目的 优质鱼类是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主要食品之一。但由于渔业产品的易腐性,卫生安全、鲜度保持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消费者心理接受度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研究优质鱼类生鲜度变化规律和相应的腐败菌生长预测模型对于渔业产品品控和市场信誉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以牙鲆为例,通过对其鲜度变化规律的中期研究和腐败菌的生长预测模型建立,为解决牙鲆鲜度下降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鱼类的研究提供方法和经验。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 1.样本来源和实验设计 采购自市场的牙鲆标本为实验材料,放置于4℃温度下模拟冷链储运过程中的鲜度变化过程。 实验设为5组,分别于放置时间为0、2、4、6、8天检测样本。 2.鲜度变化指标检测 检测牙鲆的双酚A值、pH值、挥发性盐基态氮含量和总生菌数,从而探究其鲜度变化规律。 3.腐败菌生长预测模型建立 收集与牙鲆鲜度变化相关的主要腐败菌信息,构建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腐败菌生长预测模型,预测其在不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的微生物生长动态。 三、研究进展 1.样本鲜度变化的检测结果表明,牙鲆双酚A值、pH值和挥发性盐基态氮含量的变化在放置2天之后开始显著,而总生菌数在放置4天之后迅速上升,表明鱼肉开始失去鲜度。 2.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腐败菌生长预测模型建立,初步确定了影响牙鲆腐败菌生长的关键因素,包括温度、氧气、水分等。 3.进一步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正在进行中,将探究牙鲆生鲜度变化与腐败菌生长的关系,完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四、研究意义和展望 本研究有望为优质鱼类的生鲜度保持、品质控制和经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鱼类的研究提供方法和经验。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预测模型,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