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包积液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的中期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包积液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的中期报告
心包积液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种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旨在分析心包积液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及方法:选取200名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有心包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心包积液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体征、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数据,对可能影响心包积液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在200名患者中,心包积液的发生率为35%(70例),其中大多数为渗出性心包积液(85.7%)。在心包积液样本中,93%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60%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心包穿刺术。分析结果显示,心包积液的形成与年龄、性别、病程、血流动力学、心肌梗死部位和颗粒物暴露等因素有关。
结论:心包积液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后遗症,会导致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预防心包积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年龄、性别、病程、血流动力学和环境因素等也是影响心包积液形成的重要因素,应予重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