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五古代诗歌阅读任务突破练26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PAGE
PAGE6
任务突破练二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冬至留滞舒州①有怀岁旦②泊舟平江门外
曹彦约③
舒郡惊冬节,吴门④忆岁时⑤。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②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③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④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⑤岁时:每年肯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白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C.最终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家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D.这首诗采纳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2.诗眼一般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或词,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
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长安。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白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当年在家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宠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或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妙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深情。
4.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
依韵和杜相公①喜雨之什②
欧阳修
岁时丰俭若循环,天幸非由拙政然。
一雨虽知为美泽,三登犹未补凶年。
桑阴蔽日交垂路,麦穗含风秀满田。
千里郊原想如画,正宜携酒望晴川。
注①杜相公:杜衍,宋仁宗时社稷之臣,任同平章事(宰相)。②之什:篇章。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认为年成有好有坏,是上天的支配,而不是因为治政是良政还是拙政。
B.颔联中“美泽”表明这“雨”是一场刚好雨,可能带来丰收,也照应题目中的“喜雨”。
C.颔联说连年丰收也弥补不了灾年的损害,表明诗人在欣喜之余仍为天下百姓担忧。
D.尾联运用想象和比方写郊外的景色,诗人欲携酒赏雨后美景,可见其喜雨的心情。
6.颈联中“蔽”和“含”用得精练传神,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
闻武均州①报已复西京②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③,驿路梨花到处开。
注①武均州:指武钜。当时武钜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②西京:指洛阳。③朝陵使:朝祭帝王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钜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表达了打胜仗的骄傲感。
C.颈联“疾风雷”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赦令会快速颁布到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快意。
8.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9分)
登城有作
杜荀鹤①
上得孤城向晚春,眼前何事不伤神。
遍看原上累累冢,曾是城中汲汲②人。
尽谓黄金堪润屋③,谁思荒骨旋成尘。
一名一宦平生事,不放愁侵易过身。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未授官,乃返乡闲居。②汲汲:努力追求的样子。③黄金堪润屋:典出《礼记·高校》:“富润屋,德润身。”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点明白登城的季节,同时一个“孤”字一语双关,既写城之孤,又写人之孤。
B.首联下句从结构上说属于承上启下,总领下面六句,表达出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