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pptx

发布:2025-04-04约3.83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2.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然后向其中一个杯子中加入一勺蔗糖,向另一个杯子中加入一勺食盐,搅拌后观察现象。?

【提问】同学们,我们看到蔗糖和食盐都溶解在了水中,但它们溶解的量一样吗?在一定量的水中,蔗糖和食盐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二)新课讲授(30分钟)?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讲解】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例如,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表示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强调】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

一定温度: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必须指明温度。?

100g溶剂:规定了溶剂的量为100g,这样才能进行溶解度的比较。?

饱和状态:只有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溶质质量才是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质质量:溶解度的单位是克(g)。?

【思考】在20℃时,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能溶解多少克氯化钠?此时溶液是否饱和?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根据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此时溶解度仍为36g。?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实验1】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在三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再分别加入20g硝酸钾固体。将第一个烧杯放在室温下,第二个烧杯加热至40℃,第三个烧杯加热至60℃,搅拌并观察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室温下部分硝酸钾未溶解,40℃时硝酸钾溶解量增加,60℃时硝酸钾全部溶解且还可继续溶解更多。?

实验分析:温度升高,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一般来说,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总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温度对固体溶解度??响较大。?

溶解度曲线?

【展示】展示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表,如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讲解】为了更直观地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将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标在坐标图上,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绘制】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分析】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例如,从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较为平缓,说明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呈下降趋势,表明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常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知道了溶解度的四要素。?

了解了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会分析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学会了绘制溶解度曲线,能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信息并应用于结晶方法的选择。?

【总结】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包括概念、影响因素和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更多与溶解有关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5分钟)?

课后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巩固固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知识。?

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固体溶解度的原理,写一篇小短文。;;;;;含义: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4g氯化钾,就达到饱和状态。;根据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大小,人们把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又称为溶解性)分为以下等级:;依据测定的溶解度数据,能够绘制溶解度曲线。;请你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以上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溶解度曲线。;;2.5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其含义是什么?;3.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1.曲线上的某个点表示物质在该

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两曲

线上的交点表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