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docx

发布:2025-04-02约5.7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期中考试

科学试卷

一、填空。

1.潜望镜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答案】光的反射

【解析】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反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

2.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是()传播的。

【答案】直线

【解析】

【详解】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3.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作()。

【答案】光源

【解析】

【详解】我们看到光,有的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像太阳、燃烧的蜡烛这样能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实验证明,光源发光需要()。

【答案】能量

【解析】

【详解】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通过点燃蜡烛和细铜丝通电实验可知,光源发光需要能量,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5.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是(),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

【答案】①.对流②.传导

【解析】

【详解】略

6.地球的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丘陵等。

【答案】①.高原②.平原③.山地④.盆地

【解析】

【详解】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地表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

二、选择

7.属于光源的是()。

A.点亮的灯、太阳、镜子 B.萤火虫、点燃的蜡烛 C.月亮、篝火

【答案】B

【解析】

【详解】光源的定义是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光的物体。点亮的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篝火都是光源,镜子、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不属于光源。

8.下列物体中,()反射光的本领最强。

A.白布 B.红布 C.锡纸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光的反射效果越好。镜子、不锈钢板和锡纸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白布、红布、锡纸中锡纸的表面最光滑,反射光的本领最强。

9.以下没有利用反光原理的是()。

A.汽车后视镜 B.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 C.放大镜

【答案】C

【解析】

【详解】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汽车的反光镜,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都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可以改变光的路线。而放大镜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10.18世纪初,科学家()曾经做过“光的混合”的实验研究。

A.爱因斯坦 B.爱迪生 C.牛顿 D.哥白尼

【答案】C

【解析】

【详解】略

11.潜望镜的镜片最少是()。

A.2片 B.3片 C.4片

【答案】A

【解析】

【详解】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进行工作的,潜望镜中的镜片最少要有两个镜片,两个镜片都是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可以保证下面人的视线和上面的光线是平行。

12.观察点燃的蜡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烛芯燃烧放出光和热

B.蜡油在燃烧放出光和热

C.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放出光和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在燃烧蜡烛的实验中,点燃蜡芯,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放出光和热,这是一个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的过程;故C正确。

13.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的暖气片应安装在房间的()。

A.下方 B.上方 C.中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冬天我国北方经常使用暖气,通常可以观察到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下边,这是因为暖空气比较轻,会往上方流动,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往下运动,从而形成了冷暖气流的交换,使室内的温度达到一个均衡的地步。

14.杯子里的水受热部分会上升,比较冷的部分会下降,于是不断循环,流动的水就把热带到了各部分,使整杯水热起来,这种传热方式叫()。

A.热辐射 B.对流 C.热传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