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危险品管理制度.docx
医院危险品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医院危险品的安全管理,保障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保护患者、医护人员及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因危险品引发的安全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危险品的采购、储存、使用、运输、销毁等环节。
3.定义
本制度所指危险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二、组织管理
1.危险品管理委员会
成立医院危险品管理委员会,由主管副院长担任主任,成员包括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临床科室负责人等。其职责是全面领导和协调医院危险品的管理工作,制定和修订危险品管理制度,审议重大危险品管理事项,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2.各部门职责
-药剂科:负责药品类危险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等)的采购、储存、调配和使用管理,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对药剂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及相关物资中涉及危险品(如易燃易爆气体、放射性物质等)的管理,包括设备的选型、采购、维护和报废处理,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总务科:负责医院总务物资中危险品(如消毒药剂、化学试剂等)的采购、储存和发放,确保储存场所的安全设施符合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保卫科:负责医院危险品储存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定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巡逻检查,协助处理危险品安全事故。
-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危险品的安全使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本科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时报告危险品使用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三、采购管理
1.采购计划
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前制定危险品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明确危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用途等信息,并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2.供应商选择
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采购危险品。采购部门应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核,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确保所采购的危险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3.采购合同
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危险品的质量标准、包装要求、运输方式、交货时间、验收方式、安全责任等条款。合同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4.采购验收
采购的危险品到货后,由采购部门通知相关验收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数量、规格、质量、包装等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是否有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对验收不合格的危险品,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退换货。
四、储存管理
1.储存场所
根据危险品的性质,设置专门的储存场所,并符合以下要求:
-远离火源、热源、电源,通风良好,有防火、防爆、防潮、防虫、防鼠等设施。
-储存场所应划分不同的区域,分别存放不同种类的危险品,并设置明显的标识。
-对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应设置专门的易燃易爆物品仓库,仓库应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安装通风换气装置和消防设施。
-对于放射性物质,应设置专门的放射性物品储存库,储存库应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防护的规定,有防护门、通风设备、监测仪器等。
2.储存要求
-危险品应分类存放,严禁混存。不同性质的危险品应分开储存,如氧化剂与还原剂、酸与碱等。
-储存的危险品应保持包装完好,标签清晰,标明危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危险性等信息。
-定期对储存的危险品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包装是否完好、有无泄漏、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对于过期、变质、失效的危险品,应及时清理,按照规定进行销毁处理。
3.库存管理
建立危险品库存台账,详细记录危险品的出入库时间、名称、规格、数量、来源、去向等信息。库存台账应定期核对,确保账物相符。
五、使用管理
1.使用审批
临床科室和其他部门使用危险品时,应填写危险品使用申请表,注明使用时间、地点、名称、规格、数量、用途等信息,经科室负责人审核,报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领用。
2.操作规程
各部门应根据危险品的性质和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违规操作。
3.使用记录
建立危险品使用记录,详细记录每次使用的时间、地点、名称、规格、数量、用途、操作人员等信息。使用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