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西专用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9城市化含解析新人教版1.docx

发布:2025-03-19约4.4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9

考点规范练19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视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更,如人口素养提高、生活方式变更等)。下图所示为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指数越大表示发展水平越高)。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2.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C.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D.努力提高人口素养,提倡生活方式的转变

答案:1.A2.B

解析:第1题,甲区域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都为正值且很高,水平高,A项正确;乙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水平高,景观城市化水平低;丙、丁两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水平大多为负值,水平低。第2题,乙区域景观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景观发育程度较低,城市规划不合理,今后须要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B项正确。

2024年我国成立农业农村部,进一步促进漂亮乡村建设。下图是我国农村“空心化”的成因与演进机制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与农村“空心化”出现关联性最小的是()

A.第一产业效益低

B.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C.农村劳动力剩余

D.农夫经济条件改善

4.针对农村“空心化”现象要()

A.严格禁止农夫进城

B.转化农夫的生活方式

C.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D.发展机械化农业

答案:3.B4.C

解析:第3题,第一产业效益低,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的出现;农夫经济条件改善,收入增加,在村外建房,也促使农村“空心化”的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会减小,但产值不肯定下降。故选B项。第4题,严禁农夫进城是不现实的,A项错;农村“空心化”现象与农夫的生活方式无关,B项错;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出现,使得一些房屋闲置与废弃,奢侈了土地资源,故应加强宅基地管理,C项正确;发展机械化农业,会加剧农村“空心化”,D项错。故选C项。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六大洲城市化水平变更统计图。读图,完成第5~7题。

5.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依次对应的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6.下面图中的曲线符合2010年后大洋洲人口变更的是()

7.北美洲平均城市化水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于亚洲,缘由是北美洲()

A.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高,须要的劳动力较少

B.大力发展城市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C.城市中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就业机会较多

D.激励居民居住在城市,爱护乡村环境

答案:5.D6.D7.A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应为南美洲;乙、丙相比较,乙的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丙高,应为亚洲,丙为非洲。第6题,大洋洲人口总数少,在1亿以下,地广人稀,近些年由于激励生育且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人口数量增加。第7题,北美洲平均城市化水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于亚洲,是由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高,须要的劳动力较少,导致大量人口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其次、第三产业,从而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下图为某城市1980年、1995年和2010年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单位:103人/km2)剖面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8.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

A.先减后增

B.先增后减

C.近郊区持续增长

D.中心城区人口数量最多

9.导致该城市1995—2010年各区域人口密度变更的缘由是()

①其次、第三产业向城区迁移②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③城区绿化面积增大,环境不断改善④近郊区土地价格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城市结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分布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8.C9.D10.B

解析:第8题,细致读取图例信息,找出中心城区、城区和近郊区的图例,再读取图中的信息,可以推断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近郊区持续增长,城市总人口在不断增加,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最大。第9题,读图可知,该城市1995—2010年中心城区和城区的人口密度在削减,近郊区的人口密度在增加,主要缘由是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土地价格低。第10题,从该城市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剖面图看,中心城区位置偏西、偏南。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78—2008年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图,图中虚线圈为该城市的中心区。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据图中信息推想,甲、乙、丙、丁四地中,工厂的密度相对较大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某些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