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docx

发布:2025-04-05约3.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范围及自然环境特征。

掌握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及干旱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图表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到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塔里木盆地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形成原因。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

2.教学难点

分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探讨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概况、自然环境特征、资源开发等重要知识点,确保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2.地图法:运用各类地图,如中国政区图、塔里木盆地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直观认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地貌和气候等特征。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资源开发的过程、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加深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展示沙漠景观的视频,画面中广袤无垠的沙漠、起伏的沙丘以及偶尔出现的耐旱植物等。

2.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非常壮观但又有些荒凉的景象,大家能猜到这可能是我国哪个地区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与范围(5分钟)

1.展示中国政区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2.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观察地图,说一说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周围有哪些山脉环绕?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三)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与气候(10分钟)

1.地形特征

展示塔里木盆地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盆地内的地形起伏情况。

提问学生: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塔里木盆地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塔里木盆地地势西高东低,盆地内部沙漠广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盆地边缘有绿洲分布。

2.气候特征

展示塔里木盆地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盆地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提问学生:塔里木盆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3.气候干旱的原因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结合地图和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气候干旱。

(四)干旱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5分钟)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知识,思考干旱对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提问学生:干旱的气候对塔里木盆地的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干旱导致塔里木盆地内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植被稀疏,以耐旱的荒漠植物为主。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方面

展示塔里木盆地绿洲农业的图片,提问学生:在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人们是如何发展农业的?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塔里木盆地的人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进一步提问:干旱的气候对绿洲农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有利影响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农产品品质优良;不利影响是水资源短缺,灌溉水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生活方面

展示塔里木盆地居民生活的图片,提问学生:干旱的环境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交通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