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人格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IV
大五人格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
文章以200名某大学大学毕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运用大五人格问卷和就业能力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探讨在大五人格的一般特点研究中,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五方面有无显著差异;在就业能力的一般特点研究中,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专业技能、求职能力维度上有无显著差异;大五人格五维度与就业能力六维度是否有显著相关;大五人格的五个维度能否成为预测变量进入就业能力的结构方程。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探讨大五人格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运用大五人格问卷和就业能力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软件和lisr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探讨在大五人格的一般特点研究中,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等五个方面有无显著差异;在就业能力的一般特点研究中,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专业技能、求职能力维度上有无显著差异;大五人格五维度与就业能力六维度是否有显著相关;大五人格的五个维度能否成为预测变量进入就业能力的结构方程。
(2)将对在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的改善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通过对大学生人格的完善,提高个人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个人就业满意度和学院的就业水平。
1.2 概念界定
(1)大五人格:大五人格量表采用美国心理学家Costa和Mccrae编制的大五人格量表中文修订版简版,问卷共60个条目,包括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五个维度,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人格特质水平越高。
(2)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提出的。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实现大学生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有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郑晓明在其《“就业能力”论》一文中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描述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这一概念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包含。
本项目中就业能力问卷参照赵冬自编的就业能力自我评定量表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制订。量表分为6个维度30个项目,采用正反向计分方式,分数越高则就业能力越强。就业能力划分为自我管理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专业技能、求职能力。
1.3文献综述
(1)有关大学生大五人格和就业能力关系研究相关文献的整体情况
目前分别研究大学生大五人格、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论文已有一些成果,但是研究大学生大五人格和就业能力关系的几乎没有。笔者就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就业能力关系在中文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时搜到0篇文献,对大学生大五人格和就业能力分别搜索得到较多文献,其中大学生大五人格相关文献1379篇,大学生就业能力相关文献4105篇。但是对本论文有一定意义的只有三篇,分别是:《大学生大五人格、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大五人格、家庭因素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大学本科生大五人格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2)有关大学生大五人格和就业能力关系研究相关文献的具体情况
这三篇文献发表的时间都较早,所以目前学者们对此方面的研究关注力度还有待改善。具体而言,在《大学生大五人格、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一文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地区三所高校四年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411名大学生的大五人格特质、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进行问卷测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大五人格、家庭因素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中,学者郭勇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25个院系大一至大四,文史、理工各个专业本科1092名大学生为被试,拟对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大五人格因素和家庭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大五人格与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作用机制;在《大学本科生大五人格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中,主要探讨了在大五人格的一般特点研究中,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宜人性维度、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宜人性维度和尽责性维度上有无显著差异;在择业效能感的一般特点研究中,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获得信息维度和职业规划维度上有无显著差异;大五人格五维度与择业效能感五维度有无显著相关。
(3)对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相关文献研究的总结
从总体上看,关于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极其缺乏,即使单独对
对大学生大五人格和就业能力的分别研究很多,但是真正将二者关联起来的微乎其微,相关的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