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培养单位:学前教育系
学生姓名:闵秋雅
年 级:2012级
所学专业:学前教育
指导教师:方先义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2015年3月
2015届专科毕业生论文
论文题目: 2015届专科毕业生论文
论文题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_闵秋雅__ 年 级:2012级
学 号:201230200832 所学专业:学前教育
指导教师: 方先义
论文完成日期:2015年 3 月 10日
论文答辩日期:___ _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诚 信 声 明
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闵秋雅
2015年3月10日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日益受到我国关注的研究领域。近10年来我国研究者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问题、学习状况、心理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监护者类型及有效度、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等六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不足,今后相关研究要进一步加强理论、拓宽视野。此外,研究方法和研究主体要多元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目 录
摘 要
关 键 词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及历程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及历程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基本历程
当前农村学期教育存在的问题有: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5届毕业生论文
留守儿童的定义: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自己家乡,不能与双方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家人进行照顾的年龄0到5周岁未入学的幼儿。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及历程 。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很重要标志,城市化进程中,整个社会要从一个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的社会,其结果必然出现人口流动。“农民工”在背井离乡的时候,绝大部分仍然把其子女留在自己的出生地,让他们继续在当地农村学校上学,从而在教育学领域出现一个新兴的名词 —“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四岁以下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故又称之为“留守子女”、“留守儿”、“留守幼儿”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基本历程。
国内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根据文献表明,1994年上官子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 率先提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问题,呼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应引 起社会的关注。 之后,相关的文章零星散见于报刊,但 多只停留于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新生的社会现象观察并呼吁对其关注的层面上,而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到位、幼师待遇不到位,造就了许多幼儿上不起幼儿园或不上幼儿园。
较早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是蒋忠、柏跃斌《“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其思考》一文。该文中提出了关于流动人口中单独外出的打工者,将妻儿安置在家中,由于父母异地而居,家庭教育总量减少,遇事缺乏商量,父亲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作用削弱。其研究结果表明孩子的学习与父母的分居有直接关联。从此以后,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展开。
最近三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
自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