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docx

发布:2025-02-23约1.1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铁、铝、镁和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利用常见金属的性质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

3.掌握学习一类物质性质的方法,并能使用提炼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金属和氧气的反应;金属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教学难点

利用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提问】易拉罐表面的涂层除了美观还有什么作用?

【推测】可能还有隔绝氧气的作用。

通过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环节一:金属和氧气的反应

【提问】同学们学习过铁、铜和氧气的反应,常用来制作易拉罐的镁、铝能与氧气反应吗?

【演示实验】镁条和铝箔久置在空气中;

铝箔熔化。

【资料】铝和氧化铝的熔点数据。

【生活现象】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不宜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表面。

【谚语】真金不怕火炼。

【小结】大多数金属与氧气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可以根据金属能否与氧气发生反应及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判断金属是否活泼。

【观看】以实验现象为证据,结合提供的资料,得出结论——镁、铝都能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其中铝和氧气反应能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解释】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能保护内部的金属不被腐蚀;使用钢丝球擦洗会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倾听与感悟。

从已学知识出发探究新知识。

增强实证意识。

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环节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提问】用于盛放碳酸饮料的易拉罐内部有塑料涂层,其作用是什么?

【演示实验】金属与酸的反应。

【提问】请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小结】可以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提炼规律,应用规律。

【推测】防止金属被酸腐蚀。

【观看】记录实验现象,并以实验现象为证据,得出结论——镁、锌、铁可以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铜不可以。

【书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

倾听与感悟。

过渡到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引导学生从具体反应中归纳总结出规律。

环节三:区分黄金和黄铜

【提问】黄金和黄铜在外观上相近,生活中我们如何区分它们呢?

【思考】通过所学的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小结

【小结】知识、方法、理念。

【倾听与感悟】学习一类物质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总结与提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