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京大学哲学系636哲学综合b考研冲刺密押题.pdf

发布:2020-04-19约5.2万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636哲学综合B考研冲刺密押题 (一) 注意:①本试题所有答案应写在答题纸上 不必抄题 写清题号 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② 答卷需用黑色笔 (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书写,用铅笔、红色笔等其他颜色笔答题, 试题作废; ③ 答卷上不得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特殊符号或者标记,否则按零分处理; ④ 考试结束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_、简答题 1 .简述相对静止的原理及其意义。 [答案]相对静止是指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 于暂时稳定与平衡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 对性的同时,也承认物质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状态。 (1 )相对静止原理的内容 ① 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运动和静止总是相互依赖的。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论运动,我们就不知道什么事物在运动或这 是什么形式的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 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状况, 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② 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多样性是从物质的永恒运动中产生的,但只有在物质的相对静止中才能显现出来。绝 对运动是产生形形色色的不同物质形态的根源,而相对静止则是这些不同形态的物质存在和发展 的根本条件。因此,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区别事物,对事物进行确定的分析,并把握 其确定的瞄。 (2)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前提下,肯定相对静止原理的意义: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 殊形式和量度,是物质分化的前提和条件。由十物质在运动中存在着静止这个方面,才能形成物 质的多样性。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 论;但夸大相对静止而否定运动的绝对性,则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两者都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 目,都是片面和错误的。 2 .如何正确处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 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答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正确发挥,是以能否遵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人们如果根本 无视客观存在及其规律的作用,不仅不能正确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注定要遭到客观规 律的无情惩罚。 (2)要认识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 “向导”。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答案】 (1 )旧唯物主义哲学 ① 旧唯物主义哲学在自然观方面,承认物质的自然”,在对自然事物的说明中坚持了客观性 原则,即把自然事物理解为独立于人的精神的客观存在。 ② 旧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观方面,由于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因而不能坚持客观原则,把历史过程理解为一种主观的存在,进而将人类历史变为所谓精 神的历史。 以上造成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对立,使旧唯物主义成为半截子的唯物 主义,即仅仅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一但进入历史范畴,就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2)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不同,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既看到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从 总体上把握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又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建立起统一地说明 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使 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理论。 4 .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案】阶级斗争是指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其中包括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 也包括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和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 源。阶级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 作用,它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或伟大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阶级斗争推动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