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实验指导书RM860_3530.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第1章 EL-ARM-860实验系统的资源介绍 1
第2章 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ARM系统实验 26
实验一 Linux的实验环境的搭建 26
实验二 BootLoader引导程序 31
实验三 linux的移植、内核、文件系统的生成与下载 38
实验四 linux驱动程序的编写 49
实验五 linux应用程序的编写 54
实验六 基于linux的键盘驱动程序的编写 56
实验七 基于linux的基本绘图应用程序的编写 59
实验八 基于linux的键盘应用程序的编写 62
实验九 基于linux的跑马灯应用程序的编写 65
实验十 USB播放mp3的实验 68
实验十一 MMC/SD卡实验 70
实验十二 TV OUT实验 71
第1章 EL-ARM-860实验系统的资源介绍
ARM实验箱硬件资源概述
EL-ARM-860型教学实验系统属于一种综合的教学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了目前在国内普遍认同的CPU:Omap35xx,32位微处理器,实现了多模块的应用实验。它是集学习、应用编程、开发研究于一体ARM实验教学系统。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用不同类型的CPU适配板,兼容ARM7与ARM9及更高CPU,而不需要改变任何配置,同时,实验系统上的Tech_V总线能够拓展较为丰富的实验接口板。用户在了解Tech_V标准后,更能研发出不同用途的实验接口板。除此之外,在实验板上有丰富的外围扩展资源(数字、模拟信号发生器,数字量IO输入输出,语音编解码、人机接口等单元),可以完成ARM的基础实验、算法实验和数据通信实验、以太网实验。
图1-1-1 EL-ARM-860实验教学系统的底箱功能框图
1.1 实验系统的硬件资源总览
☆ CPU单元:Omap35xx(ARM:V7 Cortex-A8;DSP:TMS320C64x+? 430-MHz);
☆ 动态存储器:32位宽度DDR:128MB;
☆ 海量存储器:NANDFLASH:256MB;
☆ USB单元: 1个主/从USB接口;
网络单元: 标准RJ-45 10M/100M以太网接口音频:路输入,路输出视频主从USB接口—4.5V直流电。
板卡原理框图
Omap35xx CPU板原理框图
2.omap35xx cpu板扩展接口介绍
本设计方案采用的是“CPU板+功能板”的设计。为了增强设计的可扩展性,在CPU小板上,尽可能的把信号引到了连接座上。这样在用户进行再次开发时,便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适当的扩展。
CPU板和外部的连接采用了两个100引脚的连接座(如下所示),具体的可以参考原理图部分。
3.内存映射
GPMC接口地址分配:
起始地址 结束地址 片选信号 设备 00GPMC_CS0 NAND FLASH 自由配置 GPMC_CS3 连接到大板扩展口 自由配置 GPMC_CS4 连接到大板扩展口 自由配置 GPMC_CS5 连接到大板扩展口 自由配置 GPMC_CS6 连接到大板扩展口 0 GPMC_CS7 以太网接口芯片 注意:
对于GPMC CS0—CS7起地址段范围为0– 0x3FFFFFFF,而且每一个片选区间CSx(CS0—CS7)的地址段可以单独进行配置,具体配置,请参照OMAP35x 的Technical Reference Manual 的Memory Subsystem的GMPC部分和样例程序分配方法(例如键盘程序)。
4.启动设置说明
Omap35xx可以很多种方式进行启动,这里只介绍本板卡应用过程中所用到的启动设置(如下表所示):
SW1.1 SW1.2 SW1.3 SW1.4 SW1.5 SW1.6 启动方式 OFF OFF ON OFF ON OFF UART3 ON OFF ON OFF ON OFF FLASH 说明:
UART3启动:该方式一般只在FLASH中没有烧写过u-boot时使用。通过设置为UART3启动,通过PC机把u-boot下载到目标板的DDR中,然后再利用u-boot的tftp功能把需要烧写的文件下载到DDR并烧写到FLASH中;
FLASH启动:大部分情况下板子设置在此模式下。在FLASH中已经烧写了u-boot后,如果需要再次更新FLASH中的内容,在u-boot起来后通过tftp功能更新即可;
三、omap35xx 大板介绍说明
1.omap35xx 大板原理
Omap35xx大板是为了配合Omap35xxCPU板与外设备的接口而设计的。其功能包括:添加了各种接口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