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1-8单元句子仿写.pdf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句子仿写
★第一单元
1.《祖父的园子》原文: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
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使用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体现作者对小动物们的喜爱和自己满心的快乐)
仿写:大公鸡则扑扑地飞着,金羽红冠,落在一截树桩上,威风凛凛,气
势汹汹,就像一位大将军似的岿然不动。
2.《祖父的园子》原文: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
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写出孩子眼中的太阳,是温暖和希望的象征,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仿写:凡是在雨雾里的,都是朦胧的、飘渺的。挥一挥手,仿佛楼宇都会
飘散开来;跺一两脚,好像眼前的湖面都会震颤似的。
3.《祖父的园子》原文: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
在说话似的。
(运用拟人,把祖父的园子写成一个童话世界)
仿写:风吹来,就像在唱歌似的。雨落下,就像在伴奏似的。彩虹挂起,
就像在画画似的。
4.《祖父的园子》原文:
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
的草帽了。
(运用夸张体现对白云的喜爱)
仿写:闪电突如其来,一道又一道,从黑黢黢的天空划过,好像把天空劈
成了两半。
5.《月是故乡明》原文:
在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
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通过引用,谈古诗文中月亮的陪衬,引出下文没有山水的故乡月)
仿写:在古代诗文中,要写春天总需要一些佐证,最多的是花和树,比如
“万紫千红”“碧玉妆成”,不可计数。
6.《月是故乡明》原文: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如果想象来写未知的事物整体形象)
仿写:我曾幻想,魔鬼鱼大概是一种庞大且阴森的生物吧,神出鬼没,凶
猛恐怖。
7.《月是故乡明》原文: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
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运用排比,描写各地的月亮,为下文思念故乡的小月亮做铺垫)
仿写: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高楼大厦间,在鸡鸣狗吠的乡村小道上,在花
红柳绿的山林中,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我都看到过燕子。
8.《月是故乡明》原文: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
月亮。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作者对故乡小月亮的情有独钟)
仿写:对比之下,我感到这满桌的山珍海味,无论如何比不上记忆中姥姥
做的家常小菜。
9.《梅花魂》原文: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
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二颗
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通过引用诗文,直抒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仿写:每当读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风萧萧兮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之类的句子,常会
有一泓一泓的激流淌过我的血脉、心房。
10.《梅花魂》原文:
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运用排比,说明梅花特有的品质)
仿写:翠竹是最有气质、最有风度、最有傲骨的!
11.《梅花魂》原文: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且,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毕竟
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风缭乱了老人平时梳理得整整齐齐
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衬托出外祖父不能回国的悲痛之情)
仿写:
毕业典礼的那一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明媚日子,但不少同学的脸上都
下起了“雨”。老师给我们一一送上毕业礼物。阳光染黄了老师平时一丝
不苟的黑发,我们觉得老师一下子沧桑了许多。
★第二单元
12.《草船借箭》原文: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
受重罚。”
(通过语言描写,折射出人物性格,写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仿写:护士说:“我怎么能不去呢?我愿意到抗疫一线去,保证完成任
务!”
13.《草船借箭》原文: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
鼓,一边呐喊。
(通过场景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诸葛亮的运筹帷幄)
仿写:爷爷吩咐把秧苗放在田埂上,摞成一堆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