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流行病学》应试题及答案.docx

发布:2025-01-25约1.3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流行病学》应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

A.群体特征

B.比较特征

C.预测特征

D.实验特征

答案:D

解析:流行病学的特征包括群体特征、比较特征、概率特征和预防特征,而不包括实验特征。

2.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病例的原则是:

A.选择症状典型的病例

B.选择新发病例

C.选择现患病例

D.选择死亡病例

答案:B

解析: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发病例可以减少回忆偏倚和信息偏倚。

3.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指:

A.真阳性率

B.真阴性率

C.假阳性率

D.假阴性率

答案:A

解析:灵敏度是指筛检试验能正确识别出有病者的能力,即真阳性率。

4.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称为:

A.相对危险度

B.归因危险度

C.优势比

D.保护率

答案:A

解析:相对危险度(RR)是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用于衡量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

二、填空题

1.流行病学研究的三大基本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2.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三、简答题

1.简述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答案: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主要包括:

1.疾病监测: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疾病数据,监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2.病因研究:通过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探讨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3.疾病预防与控制:根据病因研究结果,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卫生政策制定: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

5.效果评价:评估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优化资源配置。

2.解释什么是混杂因素,并举例说明。

答案:

混杂因素是指在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时,存在的第三个变量,它既与暴露因素有关,又与疾病有关,从而干扰了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关联。

举例:在研究吸烟与肺癌关系时,年龄可能是一个混杂因素。因为年龄既与吸烟习惯有关(年轻人吸烟比例较高),又与肺癌的发生有关(老年人肺癌发病率较高)。如果不控制年龄,可能会高估或低估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联。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某地区近年来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上升,公共卫生部门决定开展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手足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问题:

1.设计该病例对照研究时,如何选择病例和对照?

2.该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偏倚有哪些?如何控制这些偏倚?

答案:

1.病例和对照的选择:

病例选择:选择新发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病例,确保病例的诊断标准一致,减少诊断偏倚。

对照选择:选择与病例在同一地区、同一年龄段、同一性别,但未患手足口病的儿童作为对照,确保病例和对照在非研究因素上具有可比性。

2.可能存在的偏倚及控制方法:

选择偏倚:通过随机抽样和匹配方法选择对照,确保病例和对照的可比性。

信息偏倚:采用标准化问卷和盲法调查,减少回忆偏倚和调查偏倚。

混杂偏倚:在设计阶段通过匹配方法控制已知混杂因素,在分析阶段采用分层分析或多因素分析控制混杂因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