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新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docx
第1章第1节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新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主要讲解纬线、纬度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经线、经度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经纬线的作用,掌握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空间观念、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将通过观察和解读经纬线,培养空间观念,理解地球表面的空间结构;通过动手操作经纬网定位,提升地理实践力,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分析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发展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对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这些素养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地理知识,如地图的基本要素,以及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此外,他们可能对一些基本的地理位置和方向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探索地球和空间概念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认知能力上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识。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倾向于直观、形象和互动的学习方式,对于图表、模型和实际操作较为敏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会对经纬度的抽象概念感到难以理解,特别是在理解经纬度如何随着地球表面的变化而变化时。此外,利用经纬网定位可能会因为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而感到困惑,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掌握。在空间想象方面,学生可能难以在脑海中构建经纬网的三维模型,这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学生理解。
教学资源
-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
-多媒体投影仪
-地球仪
-经纬网模型或图
-白板和标记笔
-互动式教学软件(如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实际地图案例
-学生作业本和绘图工具
-教学PPT或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特征,提问学生关于地球表面分布的线条有哪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通过PPT展示纬线和纬度的概念,结合地球仪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纬线的分布,并解释纬度的变化规律。
-同样地,展示经线和经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模型或图示理解经度的变化规律。
-介绍经纬网的作用,并演示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通过互动式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践定位,加深对经纬网的理解。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发实际地图案例,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特定的经纬度,巩固对经纬网定位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检查并解释各自的定位结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提问学生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确保学生已经掌握。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简单的经纬网,并在网上标出至少五个地点的经纬度。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并准备相关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讨论。
知识点梳理
1.地理坐标系统概述
-地理坐标系统的定义
-地理坐标系统的作用
2.纬线和纬度的概念
-纬线的定义: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弧线
-纬度的定义:纬线对应的圆心角大小,以度(°)为单位
-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基准,向北向南各划分为90°
3.纬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的变化方向: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的变化单位:每条纬线之间的度数差
4.经线和经度的概念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线
-经度的定义:经线对应的圆心角大小,以度(°)为单位
-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
5.经度的变化规律
-经度的变化方向: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或向西递增
-经度的变化单位:每条经线之间的度数差
6.经纬网的概念
-经纬网的定义: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络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位置
7.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方法
-通过查找地图上的经纬度标记来定位
-使用经纬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